田間管理
間苗、定苗:一般情況下,只要當地的氣溫能夠達到13-18℃,并且,墑情不錯時,藿香播種后會在10-12天時出苗。當苗高達到10-12厘米時,要進行間苗。間苗的原則是:去掉病弱苗,發黃苗,留下壯苗,翠綠苗。
為了確保能夠留下壯苗,間苗可按兩次進行。第一次間苗的株距為5厘米;在三天后進行第二次間苗,間苗的株距為10厘米。
當藿香苗長至12-15厘米、有4-6片真葉時要進行定苗。定苗的株距為25厘米,行距為40厘米。在定植后一定要澆水一次。
追肥:當幼苗長至3厘米高時,可進行第1次追肥。在追肥前,應在距離藿香植株10厘米處開一淺溝,然后將人糞尿水或稀薄尿素水順溝施入,最后封土即可。
一般情況下,第一次追肥的量不能太多。原則上畝追2000公斤人糞尿水或3%的稀薄尿素水即可。
當苗高達到7-10厘米時進行第二次追肥。此次追肥可追施土雜肥。一般每畝可追施3000公斤,將土雜肥順壟撒施在藿香根部即可。
當苗高達到15-20厘米時進行第三次追肥。此次追肥可追施三元素復合肥40公斤/畝。在追肥前,也和第一次追肥一樣開淺溝,然后進行追肥并覆土。
當苗高達到25-30厘米時進行第四次追肥。此次追肥可追施尿素18公斤/畝;鈣鎂磷肥15公斤/畝。追肥方法與第一次和第三次相同,封壟后可不再進行追肥。[1]
中耕除草:苗高3厘米時進行第一次中耕,此次中耕一定要淺中耕,以免鋤頭傷及藿香的根系;當苗高12-15厘米時進行第二次中耕,此次中耕的深度可以適當深一些,用以增加土壤的透氣性,但中耕深度不能超過7厘米;當苗高達到21-24厘米厘米時進行第三次中耕,此次中耕的深度可以達到10厘米以上,用以徹底疏松土壤。
除草應隨時進行。如發現田間有雜草滋生,應及時進行拔除,以免雜草與藿香爭奪養分與水分。切記:種植藿香不能使用除草劑除草!
澆水與排灌:藿香喜微潮的土壤環境,在播種和移栽后,如遇干旱無雨,應及時進行澆水。若在生長期間發現地表龜裂,土壤含水量下降,應隨時“補水”。
但是藿香又“忌水”,如果土壤中的濕度過大,會導致藿香爛根,最后死亡。因此,不能過度澆水。如果出現連陰雨天氣,一定要及時排灌。
培土:當苗高25-30厘米時(原則上是在第2次收割后)進行培土護根。培土的高度一般為6厘米。如果培土過高,會抑制植株的呼吸,影響植株生長;如果培土過低,會起不到護根的作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