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而身居高位的人,和多年打拼之后依舊原地踏步的人,本身的核心價值觀與面對職場的心態就不一樣。眼界不同,注定選擇的道路就會不一樣。有些人只能看到家門前的三尺青磚,而有些人,看到的確實八千里路云和月。
所以常常說,勤奮很重要,但是選擇比勤奮更重要,方向比努力更關鍵。
為什么職場10年,有些人年紀輕輕就當上了董事長總經理,有些人依舊還只能是銷售中層經理,最多冠上一個“資深”字樣。
為什么職場10年,有些人當上了主編、出版人,有些人卻只能是個小的編輯。
打拼10年,為什么有些人已經身價千萬,有些人依舊為了柴米油鹽而斤斤計較地過日子。
……
人與人的10年差距,真的就只能是智商、教育、背景、能力、勤奮程度所決定的么?
當然不是,更大程度上都是由人的職業價值觀、心態、興趣、眼界以及選擇的不同所決定的。
當你做過的每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每一件赤手空拳迎難而上的事情,每一次扛下的屎盆子,不解釋的委屈,終究牢牢地長在了自己身上,成為了無欲則剛的真實力。
輝哥也給現在比較迷茫的孩子們,給到幾條不靠譜的職場謊言,你要是真相信了,說實話,你的第一步就踏錯了。
1. 女孩子,要找“工作清閑,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
20多歲的孩子,為什么要讓自己過著50多歲的生活?是不是還準備下班回家之后去樓下的公園去喝喝茶打打太極?
我們90后的父母,覺得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就是對自己職業的保障,這種落后的職業價值觀比比皆是。老是會問:“公司每月給你多少工資呀?上班時間是不是八小時制呀?”父母輩存在這樣的職業評判標準是因為他們當時生活的年代來說的話,穩定的工作確實非常不簡單。
但是,處于21世紀的我們,信息不斷更新的時代,20多歲的孩子們如果只顧眼前的利益,只圖清閑安逸,注定后半輩子也只能在計較柴米油鹽上度過,等到中年危機的時候,被周邊的瑣碎事情所牽絆,然后悔恨當初為什么沒有選擇在可以拼搏的年紀了浪費了時間,選擇安逸。
2. 給你的工作別做太快,否則自己就虧了
沒錯,確實你做事情的效率越高,你的事情也會越多,so ?
難道你想認慫,錯過一個證實自己能力范疇的機會么?難道你想放棄挑戰自我,學習更多的機會么?作為一個老板,確實是會不斷地試探,以增加工作量,來試探一個員工的能力邊際。也正是因為這個,你才會要不斷地打破自己的局限,打破對方對你的局限的認定。
能力,都是這樣一步步被挖掘出來的,閃光點,都是這樣一點點被發現的。只有做到極致,你才會去思考自己的方法,才會讓你去調整自己的方式以及處理事情的方法。提升效率,來消化更多的工作量,因此激發出深度的潛能。
3. 不是我的事,為什么要我多做?
不是你的事情,你可以不做,不做的話你也無過。但是,不是你的事情,你做習慣了,做上手了,做擅長了,本事就是你的了。
你不做,你一輩子勤勤懇懇也就這樣過了,人生的因果得失,只能是盯著眼前都是看不出東西的。別太糾結眼前的什么茍且。
本事是長在你身上的,沒有人可以搶得走。市場經濟最公平,有本事還怕沒有好身價?
所以,你選擇隨波逐流,像碌碌無為的庸眾一樣去思考,去判斷,去埋怨,去計較。那么10年之后,你就只能還像他們一樣對社會充滿了憤慨,終老一生。又或者,既然,你忍不住像庸眾一樣計較得失,就別再覬覦英雄的人生,眼界放寬,心胸放廣,當你有足夠強大的愿景時,你現在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在為你的愿景而努力。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