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覺得自己每時每刻都在省錢。你看,我雙十一那么拼命地搶半價,平時商場超市打折都一次不漏,買的東西都力保是所見范圍內最低價。可是為什么日子過下來,還是沒有多少錢,就那點可憐的存款,無論如何都想不到錢到底花哪了。
分享一個之前看到的故事,看完之后你就會明白是為什么了。
一直以來,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勤儉節約的良家婦女,結果我認識同事后,發現他才是'省長'啊!
先說說我是怎么省的,不是為了夸自己,是為了形成鮮明對比。我買東西基本淘寶,衣服鞋子基本買過季的,日用品基本都是特價的,零食基本都是水果,其他沒有。水果基本都是特價的,買肉也是特價的,買菜是當季的,能坐公交車絕對不打車,一個站堅決不坐車,走路的。
這樣已經夠省了吧?我自認為還是比較省的,結果跟同事一比,我簡直是奢侈浪費。
省到十年不換背包
說說同事的。同事男,小李(化名),年入20萬左右。勤儉節約如下:
1.不抽煙不喝酒,不賭不嫖。
2.幾乎不去娛樂場所,唯一的娛樂是去不要錢的圖書館看書,網上下下象棋。
3.除非請客,否則基本上不在外面吃飯,自己在家做。
4.從來不逛商場購物,唯一的興趣愛好是逛超市,買調味料。
5.從來不逛淘寶,從來不關注特價東西,從來不因為價格便宜就買東西,他只買他需要的東西。
可是他需要什么呢?
他的衣服就兩三套,牛仔褲,T恤衫,然后外套。鞋子兩雙,一雙還是運動鞋。上次公司發了購物卡,我們說可以去買衣服了,他說,他不需要,可以賣給我們九折。我們說,你也需要去添新衣服呀,他說不需要,覺得這樣挺好,足夠了。
一個背包用了十年。
不買車,買了房子,也租出去了,說覺得太大,不好打掃,自己租一個四十平米的單身公寓住。
白送的東西都不要
從來沒有聽他說過想吃什么或者想買什么。更加搞笑的是,年會抽獎,他中了一個面包機,他說誰要可以送給誰,因為他不需要。這個是我這個愛占便宜的中年婦女理解不了的,我買個化妝品都多要贈品的那種,不管有木有用,都要。就是死活要占便宜的那種人。
然后他就真的送給同事了。
有時候同事們會一起去超市買東西然后一起做火鍋,在超市里小李只會直奔要買的東西那里去,我們都會多看看,有時候看到衣服打折也會買,看到襪子打折也會買,反正,我是一看到打折,促銷就兩眼放光,但是小李從來不會,他只買他需要的東西。
小李為人挺大方的,比如說我們同事一起吃飯,他都會買單,他說不好意思叫女同志買單。但是,他從來不主動說請我們吃飯。
我都不知道應該怎么形容他,說他摳門吧,他也不摳門,但是他的確很省錢,應該說是他對物質沒什么要求。
我那么努力的省錢,然后發現還是比他花得多,我死命摳,時刻關注打折促銷信息,他買東西都不還價,結果人家輕輕松松的還比我省得多,也不會自己出去吃飯。他周末就騎個破自行車去圖書館借書,晚上在家看看電影,從來不會去電影院看電影。
不看價格,只看需求
后來有一次聊天,我說我那么努力省,怎么還是比你花得多?
小李說,因為你只看到價格,沒有看到自己需不需要。不需要的就不要看,看了,你就會想買,買了,你就花錢。看了,你不買,你又會心情不好,心情不好肯定就會去消費其他的,比如說買個奶茶。所以,不看就最明智。
我單純好奇,男人是不是都這么理性,這么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呀?
我好想學習這種技能。
有一次我們同事去小李家吃飯,被他廚房里滿滿一櫥柜的調味料驚呆了,他做飯的技術也一流,家里空空的木有一樣多余的東西,但是很整潔干凈。
還有,超市有時候買東西送的贈品他也不要。比如說買面送的飯盒,他也不要,送給我們。
接著說,我之前以為他肯定是興趣點不同,比如說特別熱愛其他的什么攝影啊,游戲啊什么的,結果也沒有。目前就只知道他喜歡做飯,買調味料、看書、象棋,除了調味料,沒見他花錢在哪的。
過年的時候,公司有發過年的禮包,就是糖果餅干啊什么的,他也不要,放在辦公室給大家吃。他說那么多東西拿回去不方便,而且家里也沒人喜歡吃。
過年回來,大家都有拿土特產回來吃,他沒有,他說沒什么好吃的。
自助不多吃,拒絕用團購套餐
我以前一直覺得他是好省,一直到我們部門一起出去吃自助餐,我才知道他真的不只是省啊。部門全部同事去吃五星級酒店自助餐,像我一般都是什么貴吃什么,往死里吃的那種,不吃回本絕不罷休。但是,小李不是。
我深深地記得,他就拿了一份牛排和一碗面。回來被我們同事吐槽了半個月。
接著扒一扒這個清貧主義的小李。有一次我們大家說去AA吃飯,有團購套餐的,比較便宜,叫小李去,他說他不用團購套餐,他自己現場買單就行了,我們都說團購的劃算,他說,他只點自己喜歡吃的,其他的不要。我們都說其他的等于免費送的呀!他說,送的也不要。
我本來是想叨叨怎么省錢的,結果大家都更關注小李,那就接著挖一下他的極品事跡吧!
作息規律,雷打不動
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做早餐吃,吃完了才上班,雷打不動。有一次下雪挺大的,大家早上都開溜,結果他一個人在辦公室等著開門,哦,蒼天!
每天晚上十點準時睡覺,除非公司有活動,否則也是雷打不動。
什么叫雷打不動?這么舉例吧。
有一次他快遞鑰匙給他同學,我們問為什么,他說同學后天會來他們家,但是飛機太晚了,要十一點多到,所以他快遞鑰匙給同學,叫他自己開門。
后來他就真的快遞過去了,安排了個司機去接他同學去他們家,他就只管睡覺。
再扒一個,借錢的。有一次有個同事買房,他有一部分是定期,不想取出來,想跟我們借幾天,定期到了就還。結果,小李借了五千,我們其他人都借一萬多,后來小李私下說,他只能借五千,因為他能夠接受的損失就是五千。
后來我汗了好久,因為我借錢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同事不還的,也沒有想過會有損失的。
再扒一個,小李的口頭禪是:平常心,均衡點,和諧。
坦白說,我一直覺得這些應該是當官說的空話大話,可是他就一直是這樣去做的。從來不八卦,也不說人家壞話,偶爾叫他幫忙分擔一下工作,答謝他的時候,他都慢慢悠悠的說,為了社會和諧,這些都是應該的。
我有時候覺得他就像清規戒律的苦行僧,每天早早起床,晚上早早睡覺,偶爾發呆還跟我們很認真的說:我在冥想。問他什么是冥想,他說就是放空一下自我。再問什么是放空,他說,就是什么都不想。尼瑪,這不就是發呆嗎?搞那么復雜!可人家認真的想了一下,又說,一樣,又不一樣。
這跟我們完全不是一個頻道的。
還有,我能說他覺得人生就是受苦的嗎?他總說吃苦是人生的一門功課,而他還沒有修滿學分。他還經常說出一些讓我們聽得一愣一愣的話。
過年雙飛,從不省錢
過年的時候我們都在拼命地秒火車票,因為火車票跟飛機票還是相差蠻大的,小李家要二十多個小時吧,他就不秒火車票,他直接買機票。他說,難得回家,就坐飛機回去,快點到家,而且飛機方便一點,心情也好一點。我們說,可是把省下來的錢買東西或者給父母不是更好?
你猜人家怎么說?人家說:我的時間也是金錢。父母的自然會給,但是不用這樣省了給他們。
于是,他雙飛,我,雙臥。為了那個火車票還請假兩天。
后來……我終于知道為什么同樣是同事,我的收入不到他的三分之一了。我們是銷售的,按照提成算的。
還有,從來沒見過他在上班的時候聊過QQ。我們的群里他也從不發言。有一次QQ找他,問:在?他立馬打了個電話過來問有什么事。其實只是沒事無聊找他聊聊的,他說沒事他就掛了。
我覺得我們在他面前就是無比俗的俗人。我們喜歡熱鬧,愛占便宜,嘻嘻哈哈,貪圖享受。感覺他就是一個寺廟里的人。
別說,還真的有點像唐僧。
上次我們部門組織去旅游,去上海杭州蘇州玩。在上海我們都去血拼,去看東方明珠,你猜他怎么樣,他提前看了上海的旅行書,他自己去找弄堂看弄堂。
有一次部門聚餐,我們一群女人在八卦,說男人在老媽和老婆同時掉到河里,會救誰。然后我們都說男人肯定都是救老媽,求證小李的時候,他很正經的說:其實,真正陪伴自己的是自己的伴侶,父母,孩子都是只能陪伴一小段。
大家是不是和筆者的感覺一樣,感覺小李有點呆萌,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多求。也許你拼命貪小便宜,并沒有真正的省到錢,反而是最笨的掙錢方法。真正的省錢是一種大智慧,需要慢慢修煉。
攢錢你一輩子是窮人!教你如何讓錢'生'錢(太實用了)
一、理財的三個環節
1、攢錢:掙一個花兩個一輩子都是窮人。一個月強制拿出10%的錢存在銀行里,很多人說做不到。那么如果你的公司經營不好,老總要削減開支,給你兩個選擇,第一是把你開除,補償兩個月工資,第二是把你一千元的工資降到九百元,你能接受哪個方案?99%的人都能接受第二個方案。那么你給自己做個強制儲蓄,發下錢后直接將10%的錢存入銀行,不邁出這一步,你就永遠沒有錢花。
2、生錢:基金、股票、債券、不動產
3、護錢:天有不測風云,誰也不知道會出什么事,所以要給自己買保險,保險是理財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全部。生錢就像打一口井,為你的水庫注入源源不斷的水源,但是光有打井還不夠,要為水庫修個堤壩——意外、住院、大病。因為開車撞人傾家蕩產的例子。
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以管錢為中心,攢錢為起點,生錢為重點,護錢為保障。
二、多少錢可以開始理財?
不在乎多少,一個月省下100元買基金,從20歲存到60歲,是637800元;30歲存到60歲,是22萬;40歲起存,7萬;50歲,2萬。錢生錢是長跑冠軍,理財一定要從年輕時開始。
錢的秉性:你不愛我,我不愛你。
三、如何進行資產配置
個人的水庫應該分成三份
第一份:應急的錢,6個月至一年的生活費。存銀行,活期、定期,或者貨幣市場基金。
第二份:保命的錢,三至五年生活費,定存、國債、商業養老保險。應該是保本不賠,只會多不會少的東西。
第三份:閑錢,五年到十年不用的錢。只有這種錢才可以買股票,買基金,做房地產,或者跟朋友合伙一起開個什么生意。去做這種投資,那么必須是閑錢。
股票:股市如潮水,怎么漲的怎么退。只有潮水退去的時候,我們才能看見誰在裸泳。現在的點位不建議進場,買基金都不是好時段。
能夠預測點位的只有三種人:一天才、二瘋子、三騙子。
買股票之前先問自己三句話:
第一,我有房子和保險了嗎?
第二,我有急用的錢嗎?
第三,我準備好堅強的神經和良好的心態嗎?
退休的老人不應該炒股,他們在財務和精神上都難以承受股市的漲跌。孝順的孩子不應該讓你的父母炒股。
你見過排著隊發財的嗎?今年進市場的股民,三年后90%都會成為炮灰,只有10%的人能從股市里賺到錢,這是貓撲上流傳的鐵律!
四、理財什么時候開始好?
從自立開始。大四的學生就應該開始打工攢房租。成年人再向父母要錢是很丟人的事情,在貓撲上都會被鄙視的。
五、理財的習慣
1、節儉:少打一次車,少做一次美容,吃飯少點一個菜,省下來的錢積攢起來去投資,讓錢生錢。富人錢生錢,窮人債養債。節省錢、尊重錢是很多富人的習慣。李嘉誠生活的節儉是盡人皆知的。有一天李嘉誠先生從酒店出來,掏車鑰匙時從兜里蹦出一元的硬幣掉到地上,李嘉誠彎腰去撿,一個印度保安把錢撿起來遞給他,他接過這一元錢,從兜內掏出一百元港幣給了保安,又把這一元錢也送給保安。別人很不解,問李嘉誠先生為何這么做,他說'這一百元港元是他給我服務,我給的報酬。如果一元的硬幣不撿起來,可能會被車碾到地里,可能會掉到溝里,就會浪費掉,錢是用來花的,但是不可以浪費。'我們常常說富人越有錢越摳,因為他們知道錢來之不易。而沒有錢的人往往'窮大方'。
2、記賬:每天記帳,不行的話三天記一次也可以啊。有的人在貓撲上花mp都記賬,現實里卻不去記。
六、理財的誤區
1、理財是有錢人的事:窮人、有錢人都能理財,養成良好的習慣,去投資,讓錢自己去辦些事。
2、忙,沒有時間理:有時間打麻將沒時間理財?當年毛主席都每天記帳,不要說你沒時間,再忙也忙不過主席吧。
3、理財就是買股票買保險:所有錢都拿去買股票那是賭博不是理財。保險公司都說自己的產品既有保障又能儲蓄又能投資,那還要基金公司干嗎?
4、錢少,理財沒什么效果:理財的秘密是'愛惜錢,節省錢,錢生錢,堅持不懈。'
5、我不懂理財:不懂可以學,理財并不難,任何時候開始學都不晚。
6、理財就是發財:理財和發財沒有關系。理財是未雨綢繆,幫助你的財富安全、穩健的增長,達到生活目標。
7、理財要從眾:理財不能隨大流,一定是個性化的。
8、男人和女人理財不一樣:理財是人人一樣的,女人更容易沖動,女人在理財方面盡量克制一些沖動消費就可以了,如果完全不沖動,就不再可愛了。男人'分析',女人'感覺'。
七、理財的五個一工程
1、一生恪守量入為出
拳王泰森從20歲開始打拳,到40歲時掙了將近4億美元,但他花錢無度,別墅有100多個房間,幾十輛跑車,養老虎當寵物,結果到2004年底,他破產的時候還欠了國家稅務局1000萬美元。如果你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享受應該是40歲以后的事,年輕時必須付出、拼搏,老來窮才是最苦的事情。
2、不要夢想一夜暴富
天上沒有餡餅,天上有什么?雨、雪、沙塵暴,偶爾會掉下來一個花盆什么的,一定不會有餡餅掉下來的,中國有句俗話'財不進急門'。一年40%-50%的機會不可信,要想想別人的動機,聽起來過于完美的東西往往不是真的。很多中了彩票頭獎的人十年后還是貧困,因為買大房子,買車,鉆出來幾十個窮親戚。精神上也受不了,像范進中舉,一下子厥過去。你賺個MP都要一天天在貓撲HI里打卡!
當別人給你貌似很好的投資機會時,問自己六個問題(舉例產權酒店):
1)誰在賣我東西,對方的信譽如何?
2)我的錢干啥去了?
3)我掙的是什么錢,盈利模式。
4)收益率合理嗎?年收益1%-5%低,5%-8%中等,8%以上高。
5)如果我不投了,賣得出去嗎?
6)如果賣不出去,可以自用嗎?六個問題如果有兩個以上有疑問,就不大可信。
3、不要讓債務纏住一生
房奴、車奴、卡奴。中國的負翁大多28-35歲。例如在湖南買100平的房子,30萬,首付20%,6萬,契稅等2萬,8萬裝修,2萬家電,2萬內飾細軟,沒有20萬沒法住進去。月還款應該在收入的30%以下,50%會非常難受。想好你是否具備財務能力再買房,努著買房就是房奴。
車奴更甚,車子是持續消費。日本的富翁每天拎著飯盒坐公交。
信用卡是財務鴉片。
檢查觀眾的錢包:大學生,月消費1800。北京碩士畢業月薪3000,本科2000,年輕人不要對未來生活抱著虛無的幻想。
改變生活要從小錢開始還,還卡——還車——還房——攢錢——投資。
你永遠算不過銀行,擺脫財務要還本而不是還息。
4、一夫一妻一個孩
結婚不是最大的財就是最大的債。所以不要輕易結婚與輕易離婚。
5、專心一項投資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一招鮮,吃遍天,一生做好一件投資你就會過上美滿和幸福的生活,不是去賭。不熟不做,不懂不投,不要從眾。有些錢不是你的。
綜合自網絡 轉自:投資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