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小兒泄瀉(小兒腹瀉病)診療方案

小兒泄瀉(小兒腹瀉病)診療方案

 

一、診斷

(一)診斷標準

1.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4-94)。

1)病史:有乳食不節,飲食不潔或感受時邪的病史。

2)主要癥狀:大便次數增多,每日3-5次,多達10次以上,呈淡黃色,如蛋花樣,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惡心嘔吐腹痛發熱口渴等癥。

3)主要體征:腹瀉及嘔吐較嚴重者,可見小便短少,體溫升高,煩渴萎靡,皮膚干癟,囟門凹陷,目珠下陷,啼哭無淚,口唇櫻紅,呼吸深長。

4)輔助檢查:大便鏡檢可有脂肪球,少量紅、白細胞;大便病原體檢查可有致病性大腸桿菌等生長,或分離出輪狀病毒等;重癥腹瀉伴有脫水、酸堿平衡失調及電解質紊亂。

2.西醫診斷標準: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胡亞美、江載芳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年)。

1)大便性狀有改變,呈稀便,水樣便,黏液便或膿血便。

2)大便次數比平時增多。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病程2周以內。

2.遷延性期:病程2周至2個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個月。

(三)疾病分型

1.輕型:無脫水,無中毒癥狀。

2.中型:輕至中度脫水或有輕度中毒癥狀。

3.重型:重度脫水或有明顯中毒癥狀(煩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蒼白、體溫不升,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

(四)證候診斷

1)風寒泄瀉證:大便色淡,帶有泡沫,無明顯臭氣,腹痛腸鳴。或伴鼻塞,流涕,身熱。舌苔白膩,脈滑有力。

2)濕熱泄瀉證:下利垢濁,稠黏臭穢,便時不暢,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門赤灼,發熱或不發熱,渴不思飲,腹脹。面黃唇紅,舌紅苔黃厚膩,指紋紫滯,脈濡數。

3)傷食泄瀉證:大便酸臭,或如敗卵,腹部脹滿,口臭納呆,瀉前腹痛哭鬧,多伴惡心嘔吐。舌苔厚膩,脈滑有力。

4)寒濕泄瀉證:大便稀薄如水,淡黃不臭,腹脹腸鳴,口淡不渴,唇舌色淡,不思乳食,或食入即吐,小便短少,面黃腹痛,神疲倦怠。舌苔白厚膩,指紋淡,脈濡。

5)脾虛泄瀉證:久瀉不止,或反復發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樣,帶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殘渣。神疲納呆,面色少華,舌質偏淡,苔薄膩,脈弱無力。

6)脾腎陽虛泄瀉證: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體消瘦,或面目虛浮,四肢欠溫。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二、治療方案

1.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中成藥

1)中藥湯劑

①風寒泄瀉證

治法:疏風散寒,化濕和中

推薦方藥:藿香正氣散加減,藿香、厚樸、蘇葉、陳皮、大腹皮、白芷、茯苓、白術、半夏曲、桔梗、甘草、大棗、生姜。

中成藥:藿香正氣口服液等。

②濕熱泄瀉證

治法:清腸解熱,化濕止瀉。

推薦方藥:葛根芩連湯加減,葛根、甘草、黃芩、黃連。

中成藥:蒼苓止瀉口服液、兒瀉停顆粒等。

③傷食泄瀉證

治法:運脾和胃,消食化滯。

推薦方藥:保和丸加減,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陳皮、連翹、萊菔子。

中成藥:保和丸等。

④寒濕泄證

治法:溫脾燥濕、滲濕止瀉。

推薦方藥:桂枝加人參湯合五苓散加減,桂枝、黨參(或人參)、炒蒼術、炙甘草、豬苓、茯苓、澤瀉、陳皮、厚樸、藿香、訶子、炮姜。

中成藥:小兒止瀉散等。

⑤脾虛泄瀉證

治法:健脾益氣,助運止瀉。

推薦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人參、茯苓、白術、桔梗、山藥、甘草、白扁豆、蓮子肉、砂仁、薏苡仁。

中成藥:醒脾養兒顆粒、啟脾口服液等。

⑥脾腎陽虛泄瀉證

治法:溫補脾腎,固澀止瀉。

推薦方藥: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減,制附子、黨參、炒白術、干姜、甘草、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吳茱萸、生姜、大棗。

中成藥:附子理中丸、四神丸等。

2)中藥煮散劑

針對小兒腹瀉的常證,以健脾化濕為基本原則,根據不同證型隨癥加減。采用兒科散劑治療,散劑服用方法:每日2-3次,水煎去渣服。

2.推拿治療

1)小兒推拿法

①傷食瀉:補脾經,清大腸,摩腹,揉板門,運內八卦等,每日1次。或順運八卦,清胃,補脾,清大腸,運土入水,利小便,順揉長強,推上七節骨,揉足三里,推上承山,推揉止瀉靈。

②寒濕瀉 :補大腸,補脾經,推三關,揉外勞宮,揉一窩風,揉龜尾,推上七節骨,拿肚角等,每日1次。

③濕熱瀉:清脾經,清大腸,推下七節骨,清小腸,推箕門,按揉足三里,摩腹,揉臍,揉天樞等,每日1次。

④脾虛瀉:補脾土,補大腸,捏脊,摩腹,推三關,運內八卦,按揉足三里,推上七節骨等,每日1次。或揉腹:順時針方向揉3分鐘,逆時針方向揉2分鐘;揉氣海:順時針方向揉3分鐘;揉百會:順時針方向點揉2分鐘;揉龜尾:揉250-300次。或捏脊叩督法:從長強穴上2cm至大椎穴反復捏提3-6遍,從大椎穴向下到腰俞沿督脈及兩側華佗夾脊穴叩擊3-5遍,頻率為160-180/分。

2)三字經流派推拿法

①風寒泄瀉:揉一窩風、揉外勞宮、清補大腸等。

②濕熱泄瀉:平肝、清胃、清天河水、清小腸等。

③傷食泄瀉:清胃、清天河水、運八卦等。

④脾虛泄瀉:揉外勞宮、清補大腸、清補脾、補脾等。

脾腎陽虛泄瀉:揉二馬、揉外勞宮、清補脾、平肝等。

手法頻率約150-200/分,每日操作1次。

3.外治法

1)中藥灌腸法

根據不同證型,配取相應的中藥湯劑,藥物溫度控制在36-37℃之間,藥量按1-2ml/kg·次,保留灌腸。禁忌癥:肛門周口及直腸疾病患者。

2)敷貼療法

風寒瀉方:藿香、防風、蒼術、茯苓、炮姜。

濕熱瀉方:葛根、黃連、黃芩、黃柏、車前子。

傷食瀉方:丁香、焦山楂、焦神曲、雞內金。

脾虛瀉方:黨參、茯苓、白術、吳茱萸。

脾腎陽虛瀉方:黨參、吳茱萸、肉桂、丁香、茯苓。

將以上藥物分別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成糊狀藥餅,根據患兒證型取一人份,放置于患兒臍部,外以醫用膠貼固定,每次貼敷6-8小時,每日1次。

3)針灸療法

①針法

常規取穴:止瀉穴、足三里、三陰交。

發熱加曲池;嘔吐加內關、中脘;腹脹加天樞;傷食加刺四縫。

具體手法: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每日1次。

②灸法:患兒取仰臥位,點燃灸條,距離皮膚2-3cm,灸至皮膚紅熱為度,時間約為15-20分鐘。分別灸神厥、中脘、天樞及足三里等穴,如食滯明顯,可加脾俞、胃俞等穴;脾腎陽虛者加腎俞,每日1次。或選用多功能艾灸儀治療。

4)電磁波療法

脾虛瀉、脾腎陽虛瀉可選用特定電磁波治療儀治療。

4.基礎治療

1)輕度脫水者給予ORS口服補液鹽;中度以上脫水者給予靜脈補液。

2體溫超過38.5℃者給予口服對布洛芬混懸劑或乙酰氨基酚滴劑以降溫。

3)合并細菌感染者給予抗生素治療。

5.護理

1)適當控制飲食,減輕脾胃負擔。對吐瀉嚴重及傷食泄瀉患兒暫時禁食,以后隨著病情好轉,逐漸增加飲食量。忌食油膩、生冷、污染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2)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勤換尿布。每次大便后,要用溫水清洗臀部,防止發生紅臀。

3)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早發現泄瀉變證。

三、療效評價

1.評價標準

參照國家衛生部藥政局2002年版《新藥(中藥)治療小兒腹瀉療效評定標準》。

臨床痊愈:大便次數、性狀及癥狀、體征完全恢復正常,異常理化指標恢復正常,主癥積分減少≥90%

顯效:大便次數明顯減少(減少至治療前的1/3或以下),性狀好轉,癥狀、體征及異常理化指標明顯改善,主癥積分減少<90%、≥67%

有效:大便次數減少至治療前的1/2以下,性狀好轉,癥狀、體征及異常理化指標有所改善,主癥積分減少<67%、≥33%

無效:不符合以上標準者,主癥積分減少<33%

2.評價方法

療程結束時對疾病、證候及安全性指標等進行評價,評價方法參照國家衛生部藥政局2002年版《新藥(中藥)治療小兒腹瀉療效評定標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小兒腹泄中醫辯證論治
用于治療小兒腹瀉的十種中成藥,辯證使用
小兒泄瀉(小兒腹瀉):風寒泄瀉、濕熱泄瀉、傷食泄瀉,脾虛泄瀉
孩子拉肚子別急著止瀉,兒科醫生的錦囊教您如何應對!
【悟道了玄醫道傳承:小兒泄瀉】
鐘益生:怎祥防治小兒泄瀉(拉肚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邑县| 化隆| 建阳市| 淳化县| 库车县| 沛县| 万年县| 广宗县| 成都市| 康马县| 四会市| 淮南市| 迭部县| 宁国市| 肇州县| 西充县| 长武县| 连南| 龙海市| 盈江县| 大洼县| 茂名市| 彩票| 兴化市| 固始县| 武定县| 阳泉市| 德兴市| 洪洞县| 旌德县| 朝阳市| 乐亭县| 萍乡市| 日照市| 潮州市| 古蔺县| 伊川县| 恩施市| 儋州市| 工布江达县| 巴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