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高血壓病
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壓升高為主要特征,可并發心臟、腦與腎臟、視網膜等器官損害及代謝改變的綜合征。臨床上按病因將其分為原發性高血壓(或稱“高血壓病”)和繼發性高血壓(或稱“癥狀性高血壓”)。其中高血壓病約占高血壓中的90%。
5.1 診斷依據
參照《中醫內科病證診療常規?高血壓病》。
5.2 證候分類
5.2.1 肝陽上亢: 眩暈耳鳴, 頭痛且脹,易怒,失眠多夢, 或面紅目赤, 口苦。舌質紅, 舌苔黃,脈弦滑。
5.2.2 痰濕內盛: 頭重如裹,視物旋轉,胸悶作惡,嘔吐痰涎。舌苔白膩,脈弦滑。
5.2.3 氣血虧虛: 頭暈目眩,面色淡白,神倦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舌苔薄白,脈弱。
5.2.4 肝腎陰虛: 眩暈久發不已,視物模糊,少寐健忘,心煩口干,耳鳴,神倦乏力,腰酸腿軟。舌質紅,舌苔薄,脈弦細。
5.3 治療方案
5.3.1 辨證施治: 治療總則: 平肝潛陽,滋陰益腎,寧心降壓。基本操作: 以輕柔手法如一指禪推法或按揉法施于印堂、太陽、率谷、風池、天柱等穴;摩腹,再按揉心俞、肝俞、腎俞、氣海、關元等穴。
5.3.1.1 肝陽上亢證: 在基本操作的基礎上,加用曲池、章門、期門、太沖等穴。
5.3.1.2 痰濕內盛證: 在基本操作的基礎上,加用中脘、豐隆等穴。
5.3.1.3 氣血虧虛證: 在基本操作的基礎上,加用足三里、脾俞、胃俞、命門等穴。
5.3.1.4 肝腎陰虛證: 在基本操作的基礎上,按揉三陰交,橫擦腰骶部,直擦涌泉,均以透熱為度。
5.3.2 其他療法
5.3.2.1 中藥內服: 肝陽上亢證可配合天麻鉤藤飲加減;痰濕內盛證可配合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氣血虧虛證可配合八珍湯加減;肝腎陰虛證可配合杞菊地黃丸加減。
5.3.2.2 針刺: 取風池、曲池、足三里、太沖、內關、行間、三陰交等穴。
5.4 注意事項
5.4.1 推拿療法適用于一期和二期高血壓病患者。
5.4.2 在推拿治療高血壓病時,手法要輕柔。
5.4.3 高血壓病患者,平時要節制飲食,減少鹽的攝入量,忌食動物脂肪、內臟,防止體重超重,戒煙戒酒。生活要有規律,不宜過度疲勞和情緒激動,可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
5.5 療效評定
5.5.1 治愈: 癥狀、體征消失及有關實驗室檢查指標基本正常。
5.5.2 好轉: 癥狀及體征減輕,實驗室檢查指標有改善。
5.5.3 未愈: 癥狀無改善。
5.6 病名注釋
本病證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臨床診療術語疾病部分》第22 條,第6款;屬《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第1.1條,第41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