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經先后無定期
月經先后無定期是因肝郁、腎虛、沖任失調導致血海蓄溢失常所致,以月經周期時而提前或時而延后達7日以上為主要表現的月經病。
3.1 診斷依據
3.1.1 月經周期時而提前或時而延后均逾7日以上,并持續2個月經周期以上。
3.1.2 月經周期紊亂,應與青春期、更年期月經紊亂相區別。
3.1.3 作婦科檢查及B超等排除子宮器質性病變。測基礎體溫、作陰道涂片、宮頸黏液結晶檢查,以了解卵巢功能。
3.2 證候分類
3.2.1 肝氣郁滯: 月經周期先后不定,經量或多或少,色紫紅或暗紅有塊,經行不暢,胸脅、乳房以及小腹脹痛,脘悶不舒,時時嘆息。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
3.2.2 腎氣不足: 月經周期先后不定,量少,色淡暗,質稀,神疲乏力,腰骶酸痛,頭暈耳鳴。舌淡少苔,脈沉細。
3.3 治療方案
3.3.1 辨證施治
3.3.1.1 肝氣郁滯證: 疏肝調經,方如逍遙散加減。
3.3.1.2 腎氣不足證: 補腎調經,方如固陰煎加減。若肝腎同病,方用定經湯。
3.3.2 其他療法: 根據病情可選用逍遙丸、烏雞白鳳丸、六味地黃丸等中成藥。
3.4 療效評定
3.4.1 治愈: 月經周期恢復正常,維持3個月經周期以上。
3.4.2 好轉: 月經周期恢復正常,但不能維持3個月經周期以上。
3.4.3 未愈: 月經周期未見變化。
3.5 病名注釋
本病證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臨床診療術語疾病部分》第14 條,第4款;屬《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第1.3條,第4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