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女兒:
看著寒風中走來的你,整個人蜷縮在校服里,一臉的疲倦。手里拎著一個書包,背后還有個大包,弓著腰,像個小老太太了。我的心一酸,想算了,孩子健健康康的就好了。學習好不好的,沒那么重要。可是當你來到我身邊時,我又冷起一張臉,責怪你課堂上打瞌睡。因為下午老師已經打電話給我了。
我知道你很委屈。白天學習那么緊,晚上又要寫課外資料,每天十一點鐘才能休息。可是,哪個成功的人不是這樣學出來的?我知道你雖渴望成功,可你很反感這樣的說教。唉!仇人只能媽媽來做。其實我和爸爸都是愛你的。因為愛,所以殘酷。我們不奢求你將來能有多大出息,可是我們不希望你因為現在的懶惰而后悔。我們情愿你現在怨我們,也不希望你將來怨自己。
好吧,我不說教了。今天,我會幫你收拾書包。這樣,你就能早五分鐘睡覺了。明天,可不能再打瞌睡了!
狠心的老媽
2016.12.26
火爐主人說:
這是近期打動我的一封信。雖然它很短。
前幾天,班上孩子們和家長共讀《親愛的安德烈》,不少家長應我的要求給孩子寫封信。有的信長,有的信短,但文字背后愛的分量是一樣的。
孩子大了,不愿再受束縛,要遠行。他們不知天多高,地多厚,父母知道。總怕他們被風吹了,被雨打了,總想分享自己的經驗,讓孩子少走彎路。可孩子,偏偏自己撞到南墻,才知道疼。于是,父母子女間的隔代溝便出現了,戰爭便打響了。
龍應臺這樣寫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是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既然這段目送的距離難以跨越,那么作父母的只好接受現實。不過倒可以學龍應臺與孩子用寫信的方式溝通。做子女的總之是要遠行,不妨步子慢些,讓父母多送一會兒。假如,能回頭給個微笑,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