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服。想感嘆一下中國的地大物博,以及民風民俗的差異。
想去云南,彩云之南,少數民族聚集地;
想去新疆,新疆女孩子大眼會放電,濃眉重情深,多味甜蜜的水果應有盡有;
想去西藏,佛教文化遍地開花,去接觸去體驗,再吟倉央嘉措的愛情詩歌。
哪能說得完呢,而服飾是體現地域差異的一個很重要又明顯的因素。
羊子在去年大冬天里吸著鼻子,淘得了一本二手書,書面破舊,討價還價以80元買了回來。
幾度認為是自己給自己挖坑跳,二手書能賣到這個價錢。。。
為了提升這本《中國少數民族服飾》在我手里的價值,在這里跟大家分享部分內容。
耳熟能詳,高辨識度服飾的少數民族:
1
藏族
西藏自治區、四川、青海、云南省
映入眼簾的,是碗狀的銀器,材質應該是輕盈的,不會有負重感。
藏女通常會在前面圍上一塊色彩對比強烈的氆氌圍裙,稱為“幫墊”。
男子穿袍,夏天或勞動時會只穿左袖,比較寬松,腰間系帶,胸前有足夠的空間,甚至可以裝下小羊羔。
2
傣族
云南省
生活在“孔雀之鄉”和“白象樂園”的傣族人民十分崇拜孔雀和大象,并以它們來象征五谷豐登和吉祥如意。
凹凸出身材的長筒裙,雖是約束了女子的步伐,但讓她們顯得矜持含蓄,嬌艷撩人。
五彩珠子編制的腰間小簍,活潑漂亮,仿佛聽到了珠子碰撞發出的清脆嬉戲的聲響。
3
苗族
貴州、云南、湖南、四川等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
有常裝、盛裝之分,服飾主要特征是鑲繡、織補、蠟染工藝精湛,銀飾豐富,崇尚青、藍、白等顏色。
胸前的五彩穗是現在時裝的流行元素之一,可想少數民族服飾的多姿多彩。
羊子假想,若能在日后的服裝設計中看到更多的少數民族的服飾特點,該是幸福。因為,這才符合羊子的口味,含著涎水期待一下。
男子的斗篷,看著,,,拉風,穿在這個有民俗長相的小伙兒身上,實在近鄉情呀。
一頂長穗的帽子,有些許演武生的派頭。
4
壯族
廣西壯族自治區、云南省、廣東省、貴州省
服飾的主要特色在于運用精美的壯錦制作衣物,并用銀泡等飾品。
在頭飾上可以看出,少數民族的兄弟姐妹可是花盡了心思。包頭的頭巾,也可以變換多種形狀。
5
滿族
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
滿族人曾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清王朝,其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對中國近現代服飾產生了深遠影響,標志性的服飾有女子的旗袍和男子的長袍馬褂。
這清朝的旗袍,想必早已不陌生了。
傳統旗袍的特點是衣身、衣袖寬松肥大,講究精美而繁縟的裝飾,
一般在衣裾上都鑲有多層寬窄和紋飾都各部相同的花邊,因此旗袍又有“京城十八鑲”的美譽。
滿族女子的鞋底高約15~20厘米,上寬下窄,形似花盆,俗稱“花盆鞋”;又因其鞋底的印痕像馬蹄,所有也叫“馬蹄底”。
6
回族
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河南省等地
回族信奉伊斯蘭教,認為白色是圣潔之色,其代表性的服飾是男子的無沿小白帽和女子的蓋頭。
與其他地區的穆斯林一樣,女子平時要戴蓋頭,未婚女子戴綠色的蓋頭,女子婚后戴黑色的蓋頭,老年婦女則戴白色蓋頭。
在大街上遇見,可自然的分辨出回族女子的婚姻狀況了。
除了以上常聽的少數民族外,不知道以下少數民族是否有聽過,以及在哪里見過這樣的服飾。
a
傈僳族
云南、四川省
其代表性服飾象征美麗愛情的百褶裙、長衫,以及女子頭上戴的“俄勒”和象征勇敢的“百布衣”。
一時讓人想起了”百家衣“,同樣都是色彩艷麗。
b
納西族
云南、四川省
納西族崇拜青蛙
著名的“披星戴月”女裝。女子服裝多為黑、白、藍三種色調。
這七星披肩,是否有眼熟的感覺,像是一部周星馳的經典電影里的一幕~
再一看,怎么像是唱大戲的戲服,其特征的確明顯。
前面屈膝的兩位姑娘,身著材質順滑、華麗的服飾,讓羊子回憶起了《還珠格格3》里面,紫薇等人去尋找爾康扮成當地人時穿的衣服。
估計這應該是腰帶吧。。
c
普米族
云南省
信仰“東巴教”,傳說中的東巴女神穿白色衣裙,騎白騾,只飲清泉和牛羊奶,因此普米族有崇尚白色的習俗。
這款樸素的衣服,有點漢服的味道,看似平淡,但很讓人喜歡。
d
京族
廣西壯族自治區
生活在海邊,服飾以短衣長褲為主,女子的“砧板髻'和竹笠是其鮮明特征。
不知道這第一反應是龍袍的服飾,來源是否真是龍袍。穿在女子的身上,有一股皇權的震懾力,這也只有武則天體會過了。
e
高山族
臺灣省、福建省
崇拜蛇
泰雅、賽夏、朱歐、阿美、排灣各地區穿衣會有些許不同。
f
赫哲族
黑龍江省的三江流域
魚皮服飾文化是世所罕見的,制作出的魚皮服飾具有防水、抗濕、輕便、耐磨等諸多特性。
當代時尚除了豹、蛇、狐貍、貂等這些動物的毛皮做成各種服裝服飾。
相對而言,魚的多產性,以及為了珍惜野生動植物概念的落實,用魚皮來制作服飾,羊子認為探索性很高呢。
g
柯爾克孜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標志性服飾是男子的白氈帽
模特的pose以及衣服的色彩活潑感,不覺有一種馬戲團團長的感受,但并沒有妨礙它的炫酷,相信有很多人會感嘆難以駕馭。
開叉的褲腳,時尚感驟然而起。
淑女氣質的美感已經呈現出來了,新疆風格的柯爾克孜~
不得不說,這讓人想到了某寶里具有設計風格的蕾絲+少數民族+復古風。(自行腦補)
這僅僅是少數民族服飾中小小的一部分,南北風格,東西風格,同一個地區不同的少數民族服飾,又皆有不同。
大部分的少數民族服飾,在現實生活中已經不能欣賞到了。在北京,也許看到最多的就是穿回族衣服的回族姑娘和小伙子了。
少數民族已逐漸被漢化,未能保留住自身的語言和服飾。當然,還有更多的因素。
不禁讓羊子想到,中國各個城市的流動性也越來越強,北方人和南方人結合,東邊的和西邊的人走到一起,組成家庭。日后,是否還有子孫會說幾句父母的家鄉話(方言)呢?
喜歡漢服的姑娘,是否想將漢服、少數民族服飾、現代裝聯系起來呢,這絕對是想象力的頭腦風暴。
注:文中圖片及專業知識點歸原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