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漢文帝劉恒和竇皇后,也知道在竇皇后失明后,漢文帝獨寵慎夫人。如果大家看過《美人心計》這部電視劇的話,想必還會對一個女人印象深刻,這個女人就是代王王后。
《美人心計》中,在竇漪房之前,代王王后有兩任分別是青寧和周子冉。青寧王后一出場就讓大家感到驚艷。她是呂雉培養出來的最優秀的細作,有絕世的容貌,會鳥語,呂后將她賜給代王,成為代王王后本身是為了監督代王劉恒。
但是青寧王后對劉恒動了情,盡管她被囚禁,可還是對呂后傳遞著假消息,保劉恒平安。最后青寧王后也是為了救竇漪房和雪鳶被亂箭射死。
第二任王后周子冉,原本是周亞夫的妹妹,被劉恒的母親薄太后培養出來送到呂后身邊當細作。被呂后發現后又將她給送了回來。
這兩任代王王后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呂雉送過來監督代王的。包括代王劉恒的第三任王后竇漪房,也是呂后派來的。
歷史上對代王王后只有這么一段記載:
(竇姬)至代,代王獨幸竇姬,生女嫖,后生兩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數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長男最長,立為太子,立竇姬為皇后,女嫖為長公主。——《史記·外戚世家第十九》
《史記》是司馬遷寫的,這段話表明在竇氏到代國之前,代國的確有一個代王王后,而且代王王后還生了四個男孩。竇氏到代國后,代王獨寵竇氏,竇氏很快生下長女劉嫖,又生了兩個兒子。
代王王后在代王劉恒還沒登基為帝時就去世了,而離奇的是,代王王后生的四個孩子,在劉恒登基后的幾個月內相繼病死了。
是什么病能讓這四位王子相繼病死?而且單單是代王王后生的孩子病死了,竇氏的兩子一女身體健健康康的。這四個孩子病死后,劉恒在群臣的請求下立馬將竇氏生的長子劉啟立為太子。
如果這四個孩子沒有死,按照立嫡立長的規則,都該是代王王妃的孩子冊封太子。
要知道,直到自己的兒子被冊封為太子,竇氏的身份還只是竇姬,劉啟得立不是因為是嫡,而是因為是長。后來還是薄太后發話,說太子母應當為皇后,劉恒這才將竇氏立為皇后。
竇氏立為皇后不久便因病失明,接著失寵了。這個時候,《史記》記載:“文帝幸邯鄲慎夫人、尹姬,皆毋子”。
漢文帝劉恒的后宮,有記載的就這三位,竇皇后、慎夫人、尹姬。慎夫人盛寵,能夠與竇皇后平起平坐,史書上對她的記載多一些無可厚非。然后令人想不通的是,連沒有子嗣也沒有多少圣寵的尹姬都記錄了出身和姓氏,劉恒的發妻代王王后為他生了四個兒子,卻只留下了代王王后這一點筆墨。
不僅如此,代王王后在劉恒登基前不久去世,可是劉恒登基后,代王王后沒有追封、沒有陵園、沒有記錄姓名和生平、甚至四位王子的姓名都沒有記錄,劉恒登基幾個月內,四位王子便相繼病死。
司馬遷連鴻門宴的細節都能找樊噲的孫子打聽出來,一個人活在世上那么長時間,接觸的人那么多,又是位高權重之人,不是市井草民,總不能連姓氏都沒有。如果什么都沒有記載,只能說明這個人在當時是一種禁忌,有關代王王后和四位王子,處處都透露著蹊蹺。
如果代王王后是一種當時人不敢提起的存在,那么她的身份只能是呂家女。
劉邦去世后,呂雉為了控制劉邦留下的幾個兒子,給各個諸侯王都送了女人。劉恒的王后是代王王后,沒有留下姓名;劉盈是呂后的親兒子,皇后是張嫣,呂后的嫡親外孫女;劉如意死時年僅10歲,可能還沒來得及迎娶王后;劉長是呂后養大的,妻子是雍氏。
除此之外,其他兒子都是呂家女,是呂后安排呂家的女兒到各國做眼線,也是起監督的作用。并且,這些呂家女都比較跋扈,不得各位諸侯王喜愛,呂后便以此為理由,將這些諸侯王一一殺了。
《漢書》記載:燕靈王建。十一年,燕王盧綰亡入匈奴,明年,立建為燕王。十五年薨,有美人子,太后使人殺之,絕后。
燕王寵愛的美人生了兒子,因為不是呂家女生的孩子,呂后便命人殺了這個孩子。
在劉邦的所有兒子中,除了呂后的親兒子劉盈和她親自養大的孩子劉長,只有劉恒躲過了呂雉的殘殺,活到了最后。
所以代王王后的身份很有可能是呂家女,代王與她生了四個孩子,間接向呂后表明了自己的忠心和安分守己。代王王后和四個孩子保護了劉恒。
當呂雉死后,朝廷上下對呂家進行了一場大清洗,朝臣們都怕了,他們新選出來的皇帝,身邊絕對不能有呂家人,后代也絕對不能有呂家血脈。
劉長是呂后養大的,絕沒有可能繼位;在鏟除呂氏集團中立下大功的劉邦的孫子劉章,因為妻子是呂家人,也被排除在外。
正巧,代王王后在劉恒登基前不久去世了。而劉恒登基后,他本在登基那日就封自己的嫡長子為太子,這也不是沒有先例。但是他沒有,接下來幾個月,流著呂家血液的四個孩子都病死了,劉恒順理成章地冊封劉啟,讓大臣們徹底放心。
在當時人人對呂氏幾乎談之色變的時候,劉恒這樣一位寬仁的君主,為了安定臣民,不追封、不設陵園,不讓人記錄,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非要從歷史中找出一點感情來看,恐怕就是劉恒即便立了劉啟為太子,依舊不愿意立竇漪房為皇后。可能在他心里,皇后之位本身是留給他的發妻,那個一直被大家稱為代王王后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