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美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礎----訪葉朗教授

美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礎----訪葉朗教授

來源:少年兒童研究 發布時間:2008-02-22 我要評論( 0)

  


    葉朗,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藝術學系三系主任,全國政協常委,從事美學教育40多年。主要著作有:中國第一部系統的美學通史——《中國美學史大綱》、《現代美學》、《中國小說美學》、《胸中之竹——走向現代之中國美學》等。

    創造力來自人的直覺和想象力

    問: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基本特征。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對于每一個人的成長、成才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您曾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即美育在培養創新人才中具有獨特的作用。請問這個觀點的理論依據是什么?

    答:培養創新人才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是時代的需求。就實現這個目標來說,美育有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依據有三點:
 
    1、創新型人才的特點是大膽開拓,具有創造沖動,有豐富的直覺和想象力,這樣才能源源不斷地去創造。而一些科學家的成功經驗表明,人的創造沖動正是來自于對美的感受和追求。比如:天文學家開普勒從巴伐利亞民歌《和諧曲》中得到了美的啟示,發現了行星運動的規律。牛頓從蘋果落地的現象中感受到了美的存在。他發現這件事很有意思,值得研究,從而產生了一種沖動或者叫做激情,這種不可遏制的情感就是創新沖動。人要想具備這種創造沖動,需要靠美育來培養和熏陶,而不能靠智育。

    2、世界上的許多事物都是有規律、有秩序的,同時又具備簡潔、對稱、和諧等形式美的特征。一些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往往是因為追求形式美而走向真理的。如一個科學家在研究某個公式的時候,有時是為了公式能更簡潔、更對稱,看起來更具形式美而去求證它,最終走向成功。科學家狄拉克說過:“一個方程的美看起來比它符合實驗更加重要。”彭加勒也說:“發明就是選擇,選擇不要避免地由科學上的美感所支配。”科學家的話都說明了在科學研究中美感對于發現新的規律、創建新理論的重要性。美感從哪里來?當然來自于美育的培養。

    3、創新人才不僅是指那些能搞發明創造的人,更重要的是指那些具有創新意識、開拓精神、勇于創業的人。一個人要有成就,要去大膽地開創新局面,就需要有寬闊、平和的胸襟。也就是說,心理狀態要好。如果一個人心煩意亂,心胸狹窄,眼光短淺,那么這個人必定不能去開創什么。怎樣開闊心胸和眼界?這仍然是美育的工作范圍。

    問:一些科學家的成功表明,他們的創造力在關鍵時刻往往不是來自邏輯、推理,而是借助聯想和靈感,也就是你談到的直覺和想象力。請問為什么智育無地培養人的想象力,而要依賴于美育?

    答:這是因為智育主要是在理智的、邏輯的框架內進行的,它的特點是從概念到概念,從邏輯到邏輯,主要是進行邏輯推理,而邏輯推理講究的是合理性、原則性,這樣是推不出新東西的。發現新東西要依賴直覺和想象力,也就是靈感。邏輯是證明的工具,直覺是發現的工具。所以,審美活動永遠是創造性的活動,真正的藝術是不可能抄襲的。這就是鄭板橋所說的“胸中之竹”的問題。

    問:什么是“胸中之竹”?

    答:鄭板橋曾經說過:“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這句話的意思是,清晨,當你看到庭院里的竹子在陽光下帶著竹影、煙光、露氣,胸中就會產生畫意。這時,你胸中想到的竹子肯定和眼中看到的竹子是不一樣的。當你回到家中,揮筆畫竹的時候,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這種變化本身就是“創造”。那么,這種“胸中之竹”哪里來的?當然不是靠邏輯推理來的,而是靠直覺,靠你對生活中的美的感受。

    問: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的左半球主要用來進行邏輯思維,右半球用來進行形象思維。人們對美的欣賞,是依靠右半球來進行的嗎?

    答:心理學一些實驗已經證明了大多數人用右腦來欣賞音樂,只有職業音樂家才用左腦來創作音樂。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美育對于開發右腦、培養創新意識具有特殊的作用。所以,把美育正式列入到教育方針中去是明智之舉,是21世紀經濟發展的直接要求。

    德育不能替代美育

    問:過去,我們一直談“德智體全面發展”,或者“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這是否存在認識上的誤區?

    答:過去沒有把美育明確列入教育方針,一個重要的認識上的原因,是把美育看作德育的一部分,或把美育看作實施德育的工具,如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是把規則、規范性的東西用美育做工具表達出來。按照這種觀點操作,美育在教育體系中必然處于依附地位,不會有獨立的價值。

    問:那么,德育和美育到底是怎樣的關系?

    答:這正是我要談的問題。美育和德育是有密切聯系的,它們可以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相互滲透,但不能相互代替。因為二者在性質和社會功用方面是有區別的。就性質而言,德育是規范性教育,主要是對人的行為進行規范,把社會的道德規范變成人們的道德意識,使人自覺去遵守它。美育是熏陶,對人的精神起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簡而言之,就是德育是理性的,作用于人的“良知”,美育是感性的,作用于人的情感、趣味、氣質、性格、胸襟。所以,對于人的精神這種更深的層面,德育的作用是有限的,德育管不了那么多事情。

    問:從兩者的社會功用來看呢?

    答:就社會功用來說,德育主要著眼于規范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它要建立一種社會規范,維護一套社會秩序。美育則著眼于保持每個個體的精神平衡、和諧、健康,從而塑造一種健全的人格。這一點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顯得重要。現代社會里物質的、技術的、功利的追求占據了統治地位,競爭日趨激烈,人的精神壓力不斷增大,這很容易使人的內心世界失去平衡,從而產生心理障礙。要緩解這種狀況,除了德育外,更多的是靠美育。美育也涉及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美育是通過維護每個人的精神的和諧來維護人際關系的和諧。

    問:荀子說“禮與樂使人血氣平和”,這里的“樂”是指美育嗎?

    答:是的。德育是“禮”的教育,美育是“樂”的教育,如果人們都能血氣平和,精神和諧健康,充滿活力和創造力,就會進一步達到人際關系的和諧以及與自然的和諧。

    問:德育與美育在培養創新人才過程中的作用怎樣?

    答:就培養創新意識而言,美育的作用無疑超過了德育的作用。對美的追求使人們對世界產生了豐富的感性認識,更加注重事物的審美功能。一般人對世界的理解是概念的、邏輯的、功利的。當我們看到一張桌子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它的作用,能在上面寫字,能放東西,而很少先想到它的顏色、式樣。美育使人們更加注重美的東西,從而產生創造沖動。另外,美的教育還使人興趣廣泛,使人變得民主、寬容,事實上,也只有能夠充分感受到美、真正追求美的人才會去創造,而目光短淺、視野狹小的人是無法去創造的。

    問:為什么說加強美育是21世紀經濟發展的直接要求?

    答:國外許多專家學者預測,21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產業是信息產業和藝術產業。信息產 重要性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了,但藝術產業的重要性目前許多人尚未看到。為什么我們創造不出世界著名的城市建筑、服裝、家具?主要問題是設計的低水平、低格調。而這又和管理人員、設計人員的文化修養和美學修養,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審美可以解放人們的思想,改善人們的生活。人不能沒有功利的生活,但也不能只有功利的生活。比如,給你提供豐富的衣食,但卻把你關在一個沒有窗戶的小黑屋子里,你會快樂嗎?不會。但是,如果在墻上打一個洞,你會覺得深深透了一口氣;如果再開一個窗戶,你會看到外面的景象;如果開一扇門,讓你走出去,你會感到視野一下子打開了;如果讓你登山遠眺,你可能感到視野更加開闊。黑格爾說,審美具有解放的意義,就是這個意思。現在都強調高科技、數字化,但如果什么都網絡化了,人類的生存抽去了人文的東西,靠一臺電腦就能生存了,那就太危險了,太可怕了。

    問:您認為目前家庭在對孩子進行美育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答:現在,一些家長讓孩子學鋼琴考級、畫畫定級,這種做法是不恰當的。這樣做,至少存在3個方面的偏差:1把美育看成了單純的技術訓練,以為掌握了彈琴、畫畫等技術和技巧,就是美育。技術和技巧當然很重要,但美育不是“熟練工種”,美育的最終目的是使人生活更完善化,便人從中獲得愉悅。如果孩子們在學琴、學畫中感受不到愉悅,很痛苦,這就不是美育。2有些家長動機不純,過于功利,希望孩子學了一技之長,將來考學校時多個砝碼。這也不是審美的目的。3孩子在學習中大多不是主動的,而是被動、被迫學習。這處強迫性的學習摧殘了孩子的個性。這種做法不僅無法培養創新型人才,還可能起反作用,束縛人的創造沖動,甚至扼殺了原本愛創造的孩子。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但不是純技術的,純功利的,只有加強其審美功能,才是真正的美育。

    美育可以幫助孩子獲得高格調的生活

   
問:您認為家長在利用美育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方面應做些什么?

    答:這方面可以作的事情很多。如和孩子一起欣賞一些高雅音樂,帶孩子去參觀藝術展覽,或者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總之,讓孩子接觸一切自然的、美的東西。從表面上看,也許這些東西和考試成績沒有太大關系,但它們對孩子的影響卻是潛移默化的,將使孩子終生受益。我去俄羅斯訪問的時間,發現許多父母、祖父母經常帶孩子去參觀藝術展,邊看邊給孩子講解,我很感動。家長這樣做可以培養孩子欣賞美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趣味和格調。我覺得雖然俄羅斯目前存在一些總理 ,但這個民族終究會有前途。因為一個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民族是一個有希望的民族。另外,家長還可以給孩子買一些普及性的藝術修養方面的書籍看,如豐子愷先生寫的《怎樣欣賞音樂》、《十大音樂家》、朱光潛寫的《談美》等。

    問:家庭環境對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是否很重要?

    答:是的。物理學有個名詞叫“場效應”,我想這個名詞也可以用在家庭教育中。一個高雅的環境培養出來的孩子是雅的,而庸俗的環境里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必然是庸俗的。家長應努力給孩子創造一種文化的、藝術的生長環境。孩子在什么環境里成長是很重要的。有的大學生,很聰明,成績也很好,但如果和他們深入接觸,就會發現他們“格局不大”心胸不開闊,眼界小。所以,做父母的要想讓孩子懂得美,具備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應先從自己做起。有的父母自己都不講道理,有的父母自己都不講道理,自私、粗俗、吵架,你怎么對孩子進行教育?難道讓孩子上那么兩個小時的鋼琴班、美術班,就能給孩子美的教育了?也有的家長,認為應給孩子充分的自由,讓孩子自由發展。這樣做不是不對,但家長不能只管孩子吃飯穿衣,只管孩子不犯法就行,還應教會孩子分辨高低、雅俗、美丑,幫助孩子獲得一種高格調的生活。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激發孩子的智慧和原創性,孩子才有可能去追求、去創造。

    問:學校在美育方面應該做些什么?

    答:以前,在討論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時我曾提出,一流的大學至少應該有一流的圖書館、一流的藝術博物館或叫展覽館,一流的學生藝術團體,只有具備了這3條,這個學校才能給學生以歷史感、文明感,才能是一個高雅的文化場所。當然,一流的大學還有一些其它的標準,但就美育方面,至少應具備上面3個條件。我想中小學也應該是這個樣子的。一個學校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同樣重要。這也是一種“場效應”。如果學校一味地追求分數和升學率,孩子的分數可能是上去了,但他們的文化修養和人文教養就降低了,結果導致了價值的失落,對未來的迷惘和困惑,性格上產生片面性,甚至產生極端利己的人生態度。近年來發生在中小學的一些悲劇也不能不讓人警醒。從這個角度來說,學校要培養創新人才,必須依靠美育。可以說,在培養創新人才方面,美育是基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91歲于漪破例受訪:教育整天處在焦慮中,那怎么行|美育訪談錄③美是不功利
【作文365】哈三中二模:多元化人才發展之美育的思考
清華美育說 | 孫墨青:清華大學美育思想的傳承與創新(1911-2021)
注重培養兒童的藝術感覺和自我感覺論文
【時文選粹】用美育涵養“美麗心靈”
“雙減”后第一個暑假,藝術類培訓火爆,專家:美育是“慢教育”,莫讓功利心敗壞孩子的審美趣味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彩票| 贞丰县| 东源县| 竹溪县| 自贡市| 广州市| 太白县| 临夏县| 邳州市| 新平| 永清县| 安新县| 江山市| 达拉特旗| 新泰市| 兴安盟| 高淳县| 五台县| 桐乡市| 兴安盟| 延川县| 昌邑市| 甘德县| 阿拉善左旗| 侯马市| 呼图壁县| 花莲市| 贵州省| 平顺县| 惠来县| 理塘县| 青州市| 平阴县| 旌德县| 秦皇岛市| 壤塘县| 临江市| 尼木县| 缙云县| 苏州市| 法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