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孩子厭學來就診的家庭越來越多。
而我聽到最多來自家長的訴求是:醫生,能不能想辦法讓我家孩子愛上學習。
每當此時,我就會問他們:等會兒,您說的學習,究竟是指什么?
他們會說:那還用說嗎?當然是上課、做作業和考試啊,我就希望小孩能考個好成績。
我會問:再等會兒,您說的這些,換做是您,您會喜歡嗎?
呃,這個嘛...,許多家長會語塞,那...,估計我也不會喜歡吧。
那不就得了嗎?您自己都愛不上的事,憑啥要求孩子要發自內心去熱愛呢?
有的家長會反駁:那也不是,我小時候可愛學習了,每天就想去學校。
那您去學校,是純粹為了去上課、做題和考試嗎?
呃,這個嘛...,許多家長又語塞了。
你看,心口不一了吧?說自己從小愛學習的家長,你就拉倒吧!
如果讓我們本著興趣去學習,可能大部分人是愿意的。比如一個喜歡打游戲的小孩,他可能會廢寢忘食地反復去研究游戲里的關卡,反復演練,追求無傷通關、一命通關等等,甚至為了打好這個游戲去學一門外語(比如日語)。但你要讓他為了考級去學一門語言,把這個學習變成一門功利的任務,估計他就不愿意了。一個學生,她可能會為了和自己喜歡的同學一起玩而去學校,但你要說讓她純粹為了做題和考試去上學,那就真的有一些不靠譜了。就像大部分大人都喜歡“錢多、活兒少、離家近”的工作一樣,大部分孩子都喜歡輕松快樂地玩耍,有得玩、有得吃,為什么要苦哈哈地早起上學呢?這就是人性啊!記得我讀書那會兒,就不時有同學問我:你成績那么好,是咋做到的?你是不是很喜歡學習?我說:啥?我喜歡學習?你想多了,都是被逼得沒辦法了,不得不學而已。之所以選擇“喜歡上學習”,是因為不學習會活得更慘,會每天風吹日曬,活得更加苦不堪言。我們大部分人只是在多個“皆苦”的選項里,選相對不那么苦的選項而已。好多說自己小時候愛上學的家長,估計也是類似的心態吧?有的家長不甘心:不學習的話,長大后就會過得很苦。為什么這么簡單的道理孩子都不明白呢?不好意思,好多孩子還真不明白。為什么?因為他們沒有切身體驗啊!你跟小孩說不讀書會挨餓受凍,但他們體會到的現實是,即使不努力學習,父母也照樣給我好吃好住。他們通過豐富的多媒體渠道看到的是,即使努力學習,讀完高中考大學,大學畢業讀研究生,畢業后照樣要起早貪黑活得苦哈哈,照樣要被BT的老板挑三揀四,照樣要為了五斗米折腰。有的家長會問我:那您能不能采用一些心理學的專業技術,比如催眠,改造一下我們孩子的想法,讓他有體驗,讓他愛上學習。這樣想的家長,估計要么電影和小說看多了,要么誤解了心理咨詢。心理咨詢的作用是在求助者自愿,且想要改變的前提下,通過和他們的討論,激發他們去思考和反思,從而找到改變的方向和方法,但它不負責改造人的思想。醫生不可能像組裝機器一樣,把某個想法憑空裝到你們家孩子的腦子里。有的家長還不死心,說:那要么給孩子吃點抗抑郁藥什么的,讓他有動力做作業和考試。這么說吧,吃抗抑郁藥,就像化妝一樣,類似于給孩子的情緒打個“底妝”,頂多讓他們的“情緒膚色”看上亮一些,也就是把孩子的基本情緒狀態調到一個接近正常的水平,但不能改造你家孩子的人格和思想,更沒法讓孩子愛上考試做題。就像你不可能指望通過化妝徹底改變你的臉型、五官輪廓,除非你去整形,或者P圖。當然,現在某些化妝術似乎也能徹底改變人的樣貌,但那只是暫時的,卸了妝就一切打回原形了。所以我會跟家長說,您就別指望孩子能發自內心愛上考試做題了。您可能需要現實一些,看看能不能幫您家孩子找到一些他還比較感興趣,起碼不討厭的發展方向,鼓勵他奔著這個興趣和方向,“勉為其難”地上學。許多時候,當父母真的接受“我家孩子就是不喜歡上學”這一現實后,才能開始真正接納孩子。而當孩子感到父母真的接納自己后,他們才會愿意讓父母靠近自己,才愿意和父母就“上多少學”這一問題進行妥協。記得曾經找我咨詢過的一個好幾年不去上學的女孩,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女孩父母平日只會在她考得好的時候帶她去參加聚會,才會在親戚朋友面前提到她。久而久之,女孩就覺得父母愛的只是能考高分的、“工具性”的自己,而不是真實的自己。她在咨詢里把自己的心態表述地非常直接:“我現在不去上學,就是給我爸爸媽媽一個考驗。我要看他們愛的到底是一個能考好成績的,能給他們臉上增光的我,還是一個真實的我。只有當我足夠確認他們是真的放下對我成績的執念,在乎的是我,而不是我的成績之后,我才愿意回去上學。”換言之,只有接納“孩子不愛學”這一現實,才有機會幫他們真正地擺脫厭學,變得“愿學”。但這里所指的“學”,絕不僅僅是考試做題,而是他們學習知識這一過程本身。所以,當你看到孩子某段時間不想上學時,不妨試著告訴自己:他們不想學習是正常的,他們也不是要永遠躺平,或許只是一時對學習的意義和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暫時給自己人生按下暫停鍵。不妨給他們一些時間,讓他們可以去糾結和沉浮一下,讓他們“仰臥起坐”一會兒,去找到自己新的方向和未來。至于在孩子的“沉浮期”父母哪些事兒可以做,哪些事兒最好不要做,不妨參考我公眾號里厭學主題的相關文章,以及我的書《父母做這9件事,孩子從厭學變愛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