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夏:
請讓我提醒你們一下:在與我們的互動過程中,你們受到的任何影響,都是因為你們愿意影響自己。
我們其實什么都沒做。
因此,不要把你們受到的影響,歸功于我們;也不要在你們離開之后,若感覺影響力減弱或消散了,而“歸咎”于我們。
那是因為你們“選擇”停止影響自己而已。
問:
我認同。
巴夏:
那你為什么要這么做?
問:
我不知道。
可能是因為我現在活得一塌糊涂,過得稀里糊涂,卻又找不到人生出路吧。
巴夏:
你為什么這么認為呢?生活在教導你什么呢?
問:
祂在告訴我:這并不是一種令人愉悅的生活方式。
巴夏:
那你覺得,你有沒有可能過上不一樣的生活呢?
問:
有這個可能。
巴夏:
那你為什么不選擇你想要的生活呢?
問:
我不知道。所以我才向您請教。
巴夏:
好的。
那你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呢?
問:
積極的,成功的,富足的,健康的,喜悅的……
巴夏:
做什么呢?
問:
分享。
巴夏:
分享什么呢?
問:
激情、喜悅、熱愛、幽默、溫馨、幸?!?/span>
巴夏:
你打算怎么做?
問:
通過某種方式,分享我的激情與熱愛,從而吸引一些觀眾(粉絲)。
巴夏:
為什么不從你自己開始呢?
為什么不先跟自己分享,把自己當成你的第一個觀眾(粉絲)。
問:
其實,我就是這么開始的,也成功地吸引了一些觀眾。
巴夏:
很好,繼續做下去(keep doing it)。
問:
好主意。這件事我會繼續努力做(work)下去的。
巴夏:
Work? (努力做?)
問:
是的。
巴夏:
為什么?
你的這句話說明:你選擇了相信“你需要經歷(創造)一個過程,才能獲得已經屬于你的東西,才能成為你選擇成為的你”,而實際上,你并不需要。
請記住:
Your imagination is as real as physical reality.
你想象的世界,和你所體驗到的現實世界,一樣真實。
所以,一旦當你有了某一個想法(概念、信念),那你就是這個想法,并且這個想法已經實現了,這個過程已經結束了,而不是說才剛剛開始。
如果你選擇相信,那么,你也會知道事實就是如此。
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表現得像是“這個想法已經實現,你已經是這樣”,從而讓你的現實世界,映射出你內在已然所是的狀態。
你沒必要認為:有這個想法,意味著你需要開始一個過程,才能讓你實現這個想法。
這個過程就已經結束了。
The moment you can even conceive of it, you are it.
你構思出這個想法的那一刻,你就是那個想法。
Act like it, and your reality will reflect it automatically.
你表現得像是“你就是這個想法”,那么,你的現實世界就會自動地將其反映出來。
It has no choice.
因為,祂別無選擇。
問:
太棒了,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