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到江蘇的“成都”,大家首先會想到哪座城市。
煙花三月下揚州,江蘇省內,問安逸無出揚州,詩情畫意如揚州,自從隋煬帝后,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夢,對于揚州都擁有一個對于江南的美好向往。
揚州這座城,歷史上興盛于漢、鼎盛于唐、繁盛于清,創造了三次輝煌。輝煌如當今之上海,
第一次是在漢代,天下大定以后,劉邦的侄兒劉濞被封為吳王,他利用揚州的自然資源,煮海為鹽,開銅山鑄錢,使得人民富足。
第二次是在隋朝統一全國后,隋煬帝開通了南北大運河,接著出現了“盛唐”,揚州也得以繁榮。當時揚州是除了京都以外的第一大城市,因此出現了“揚一益二”“天下之盛,揚為首”的說法。像李白這樣的大詩人,竟曾七次到過揚州。
第三次繁榮是在清代康乾時期,也是由于揚州的重要地位,使它成為鹽業的重要集散地和交易地,成為國家重要的水源地。
揚州歷史的輝煌,歸結于由運河及長江帶來的交通便利及戰略地位,而到了現在,隨著水運的衰落及現代鐵路空運的崛起,揚州歷史的輝煌不再。
直到20世紀90年代,揚州依然是江蘇經濟第三的城市,在1996年,揚州和泰州分家,這個江蘇省內的巨無霸一分為二,至此,揚州已經無緣江蘇第一方陣城市的競爭,經濟落于江蘇第八位,從全國有分量淪落為三四線城市。
不知是因為失去往日的榮光和實力的緣故,還是天生麗質,現在的揚州,更加講究浪漫詩意,安逸生活,早上皮包水,晚上皮包水,早茶文化和足浴文化全國聞名,安逸不落于成都,整個城市生活得很舒服,大家談起揚州,更多的是文化和旅游,每年春天,成千上萬的游客涌入揚州城,品早茶,逛個園瘦西湖,感受揚州文化。
揚州與蘇南城市不同,與南通徐州城市也不同,蘇南城市和南通徐州都在拼經濟,而揚州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路子和風格,打文化牌,打旅游牌,全城建滿了公園,揚州大學布滿全城。
在區位上,揚州與南京鎮江構成了所謂的寧鎮揚都市圈,揚州一方面揚泰一家,江都設區,往東發展迅速,與南京若即若離,而與鎮江感情復雜,長期以來,揚州人做高鐵都必須去鎮江,這種歷史在這幾年才結束。
如今的揚州,雖然經濟不能與之前同日而語,GDP在19年才反超鹽城,但就更核心的指標人均GDP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等而言,依然強于其他蘇中蘇北城市,十三五期間,揚州全市GDP連續邁上5000億元、6000億元兩大臺階,人均GDP突破13萬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4.71萬元和2.47萬元,而在江北岸的城市中,揚州市區的實力依然是其他城市不能動搖的,底蘊深厚。
揚州,古九州之一,這種城市未來會如何,他的定位是什么?要建成什么樣?
現在的揚州,已經開始爭創歷史“第四次輝煌”要把世界人民對揚州的美好向往照進現實。愿景美好而遠大。
隨著揚州納入江蘇,全國高鐵網絡,這個往昔因運河、因鹽而輝煌的城市,正隨著新的區域布局迎來新的機遇,揚州開始跑起來,從原來重文化,重旅游,開始更多布局先進制造業,新經濟產業,虛實結合,揚州城市一體兩翼格局未來更加堅實。
十年一覺揚州夢,這個詩句里的城市,未來一定能夠迎來他新的發展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