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也需要執行力
文/范明甫
家校合作
兩件事情暴露了家長的執行力不夠。一是學生作業完成情況;二是對老師提的建議不能很好的落實。
很多家長,等孩子的成績出現了下滑才來找老師,詢問問題所在,而不是自己通過自己的了解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一味的把教育的責任都推給老師是不明智的做法,最好的搪塞理由是:孩子聽老師的話,我們不會教育孩子。這就是給自己開脫責任,其實,孩子有問題,家長應該第一個想辦法。
月考過后,有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家長來了一批又一批,想問我應該怎么辦才能把孩子的成績提上來,有什么靈丹妙藥。其實,教育從來都是世界性難題,教育不是萬能的,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世界上有兩大難題,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二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教育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你要求孩子努力學習,他就一定努力學習嗎?你要他不玩游戲,他就一定不玩游戲嗎?事實證明,沒有幾個會聽你的,這需要策略和方法,但策略和方法需要學習,需要執行,需要根據自己的孩子認真思考,需要自己堅定不移的去執行策略。單靠老師一個人去管理教育這么多孩子,精力就是問題,效果更不能保證。
就拿作業來說,每天檢查一下孩子的作業情況是很自然的事情,沒有完成就督促孩子做完,完成了簽個字或表揚一下,這都可以的,但是第二天老師一查,沒有完成,這時再回復說自己沒有檢查一類的話,保證以后監督完成,結果沒幾天又回歸原始狀態,好像應付老師成了常態,孩子也會因為家長的監督不力而變得投機取巧,反正家長沒有耐心,自己也可以逃懶,這就是執行力不強,形成了惡性循環。時間一長,不良習慣形成后很難改過來。家長再來找老師,老師也無能為力。
孩子的成長主要還得靠家長,連作業都督促不了的家長孩子能有多優秀(個別自理能力超強的除外)?形不成良好的習慣,很難進入優秀的行列。在初中階段,是形成良好習慣的最佳階段,也是貪玩難以形成良好習慣的時期,這就更需要家長與老師的積極配合,形成合力,促使孩子的良好習慣的養成。
要對老師的要求堅決貫徹執行,要對孩子的發展提高用心程度,多想辦法,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認真思考,加上堅持,總能解決問題。不要等出了問題再來請教老師或者埋怨老師,那是不明智選擇。
每天都能督促孩子認真完成作業的家長,成績都不會差!加油,現在開始,不晚!
明甫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