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故事,我來寫
聽完羅振宇的跨年演講,已是2023年的凌晨。
輾轉反側,睡意全無。本就睡眠質量很差的我,想寫寫對于羅振宇演講的評論,卻無奈強迫自己的作息,要有一個自我照顧,隨即作罷。
2022年的最后一天,陪伴女兒學習的檔口,兩個小時,關于過去一年用20個故事治愈精神內耗的文章了結,也是一個告慰。《2022年,是50個故事治愈了此木無為的精神內耗嗎?》
沒想到,有一種斷續的無人喝彩的堅持,等到總結之時,自得其樂,能夠寫下這么多的故事,總有一種怡然自得。
2022年,經歷了一段內心艱難的時刻,有著生活的負累,也有著無盡悵惘的糾結。好在最痛苦的時候,總有一些治愈,能夠讓自己走出。
年初的王義貞之行,給予了自己很多的力量。在李沖的山野,忽然讀懂,其實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忽然有一個決定,2022年,我要有一個寫好50個教育故事的小目標。
一晃一年已經過去,50個故事的小目標其實早已達成。無關工作的安排,而是在尋找故事的過程中,我也找到了堅持寫作的意義。
寫作這些年,我始終相信文字的力量,其實并不在于你能夠贏得多少的喝彩,而是在于自己堅持的價值是否征服內心。紛繁的社會,其實并沒有多少人在乎你的堅持,也沒興趣聽你所謂情懷的訴說。
于是,在山野之中,在杯斛交錯之間,在靜靜的聆聽之時,在緊張氣氛的疫情之間,我學會了一種緘默。而在鍵盤的敲擊之下,再也不必追求多少的閱讀與點擊,發現記錄那些美好,這就是文字的意義。
2023年的第一天,值班。和保安張師傅共處一室,聊起來跨越年齡界線的話題。忽然發現,每天相見的彼此,我們其實缺乏太少的了解。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精彩,也有著各自的人生不易。
靜靜數著日子的逝去,2023年,其實和平時的日子并沒有太多的不同。我們依然要過好每一天,面對著生活的一地雞毛,還要處處感受告慰所有的美好。
過去的一年,我們總喜歡用“內卷”一詞來推托自己努力的無效,但你有沒有發現,其實“治愈”才是我們不斷療傷的過程。孩子的成長,父母家人的健康,還有太多的牽掛,唯有不斷的自我治愈中,才能夠始終保持著對于生活的熱愛。
天亮之后,有一場同學的聚會。或是因年而起,或是因我而聚,在各自的圈子內,尋找到最大的公約數。在類聚之中,你可能需要的不是用喧囂排解孤獨,而是未來之路,到底有多少的理解和支持。
新的一年,總有太多的期許。無論你的夢想有多么的遠大,但其實總是與生計和情懷有關。故事的書寫,仍然在繼續,更強變現的需求將會更強烈,內心的平靜也要更加地從容。
我們總有太多的計劃,也必定會有太多的變數,但生活從未因你而放慢節奏。在適應和堅持之間,我總要學會一種生活的方式,在大寫的時代,活出平凡的精彩。
在2023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羅振宇分享了一句話:“以一般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我們都是天選打工人,也不是“小鎮做題家”,不甘心生活的擺爛,更不愿做無關自我的“老六”。面對著生活的各種挑戰,活出自己的方式,在“內卷”的盡頭,試試“微雕”,永遠保有從內核出發的能力,讓自己的投入度成為唯一的變量,努力,挑戰,成就。
因為,附近就是星辰大海。
加油,2023。
祝我愛的人,愛我的人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