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指南
本節主要講膳食指南與膳食寶塔。
國民的營養與健康狀況,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衛生保健和人口素質的重要指標,也是綜合國力的核心指標,因此很多國家都設立了膳食指南。“膳食指南”顧名思義,就是根據營養學原則,結合國情,指導國民合理選擇食物,促進健康的指導性意見。
膳食指南是由早期的食物目標,以及膳食營養素的推薦量等演變而來的。那既然已經有了營養素的參考攝入量,為我們攝取營養素和能量提供了標準,為什么還要制定膳食指南呢?因為我們每日的飲食所面對的,不是營養素,而是具體的食物。指南可以指導我們如何合理的選擇食物,達到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推薦的目標,以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美國第一個膳食指南,由美國農業部和美國健康與公眾服務部,于1980年聯合推出。美國的膳食指南,提供權威的指導性意見,指導本國2歲及其以上的國民,培養良好的膳食習慣,降低慢性疾病的風險。目前已經發布了8個版本,因為美國人在遺傳組成、生存環境、食物種類等方面與我國都存在差異,這里就不再詳訴。
美國還有一個指南是“營養指南”,“營養指南”是通過把食物分類,形成食物組,并推薦民眾每日食用一定量的每一組食物,以維持健康。“食物組”是指營養特點相似的食物,雖然美國營養指南最早出現在1894年,但直到1947年美國農業部才推出“Basic 7”,把食物分為蔬菜、水果、土豆、奶及奶制品、雞魚肉蛋、面粉和谷物以及油脂類七大類。營養指南每5-10年更新一次,目前的版本是“我的盤子”:把食物分為谷物、蔬菜、水果、蛋白質(畜禽肉蛋海產品)以及奶類。
中國營養學會受原衛生部的委托,于1989年制定我國第一個膳食指南,隨著經濟發展,我國居民膳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1997年對原膳食指南經過修訂發布第二版,目前的膳食指南是2007年發布的第三版。
2007年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國居民膳食寶塔”三部分組成。
一般人群的膳食指南,共有10條:
1、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3、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制品;
4、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
5、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膳食;
6、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當;
8、每天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飲料;
9、如飲酒應限量;
10、吃新鮮衛生的食物。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國民應該吃什么?怎么吃?并關注食品衛生,同時告訴大家要保持適量的運動。如果還想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方面的知識,可以去這個網站(http://dg.cnsoc.org/index.html)。
與第三版指南同時發布的,還有膳食寶塔。膳食寶塔與美國的營養指南相似,把食物按照營養學的特征,分為不同的大類,并建議每種食物都要有一定的攝入量,而寶塔的形狀,也契合了食物需要的重量,塔底的食物需要量更高,依次遞減,塔尖最少。
寶塔的塔底是谷類薯類及雜豆250-400g,水1200ml。谷類薯類的營養特點:提供豐富的碳水化合物(70%),也提供一定量蛋白質(10%),還提供葉酸、煙酸、維生素B1、B2、B6、鐵、鎂、鈣、磷、膳食纖維等,但這些營養素受食品加工的影響較大,加工精度越高,損失越大,所以推薦最好是粗細各半的搭配。
寶塔的第二層是蔬菜類300-500g;水果類200-400g。先講蔬菜:所有的蔬菜都提供膳食纖維、礦物質如鎂、鉀、鈉、鈣、磷等和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C、維生素A、葉酸等。但一般蔬菜的葉部含量高于莖部,深色蔬菜高于淺色蔬菜,所以,深色的葉菜類蔬菜營養價值相對較高,也推薦每日膳食中包括這些。蔬菜還提供植物化學物質如植物固醇、多酚類、有機硫化物等,但有些蔬菜以淀粉為主,如土豆、蓮藕、板栗、山藥等,需要在膳食選擇上注意,當食用這類蔬菜時,需要適當降低主食的攝入。水果和蔬菜相似,主要提供膳食纖維、維生素C、葉酸、維生素A、鉀、鎂、鈣、磷等以及豐富的植物活性物質,水果還含有其特殊的成分有機酸,但需要注意的是,水果罐頭、果汁等一般會添加精制糖,使能量增加。
寶塔的第三層是畜禽肉類50-75g;魚蝦類50-100g;蛋類25-50g。這些食物的主要特征是:提供豐富而優質的蛋白質(10%-20%),當然也提供脂肪酸、煙酸、維生素B2、B6、B12,各種礦物質,如鐵、硒、鎂、鉀、鋅、鈉等。魚蝦類還提供必需脂肪酸;蛋類提供磷脂、維生素A等。
第四層是奶類300g;大豆類及堅果30-50g。主要提供豐富的鈣(約100mg/ml)、磷;優質的蛋白質(約3%),同時提供維生素B2、B12、鉀,鈉、鎂等。強化的牛奶會有維生素A和D。大豆及制品:提供優質的蛋白質(干豆約40%),不飽和脂肪酸、大豆低聚糖,大豆富含植物活性物質如大豆異黃酮,植酸等,礦物質如鈣、鐵、維生素B1、B2、維生素E等;堅果的脂肪含量較高,一般約占40%,但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豐富的維生素E和B族維生素,如B1、B2,煙酸、葉酸等,鉀、鎂、磷、鈣、鐵、鋅、硒、銅等礦物質也很豐富。
第五層,油25-30g;鹽6g。油脂類分為動物油和植物油兩類,動物油以飽和脂肪酸為主,植物油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植物油不僅提供能量,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而且是必須脂肪酸的重要來源。當然還有一些調味品,最常見的如蔥、姜、蒜等,雖然他們提供的營養素和植物活性物質有限,但可以增加食物的風味,而這樣的食物,會給我們帶來享受和快樂。
大家還記得前面所說的ABCMCV(A即足夠,B即平衡,C即能量控制,M即適度,V即多樣化)嗎?就是足量、平衡、能量控制、適度和多樣化。做到ABCMV也許不容易,但了解各類食物的營養特點,會讓你的努力更有方向性。
膳食寶塔不僅就食物提出建議,還提出每天的活動量。為了保持健康狀態,成年人應該每周有兩個半小時左右,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中等強度的活動,可以簡單的概括為,以每分鐘約100步的速度快步行走,或者另一個標準:在活動中你可以說話,但無法唱歌。
美國的膳食指南和營養指南幾經修訂,一版在版,我國的膳食指南也已經發布到第三版,第四版正在修訂中,有望在今年發布。但我們做的如何呢?從美國人目前的膳食狀況看,狀況并不樂觀,那我們的情況呢?這是1982年、1992年、2002年,三次全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城鄉居民主食、蔬菜的消費量持續下降,動物性食物的消費量持續上升,關鍵的是油脂的消費量持續上升,2002年已經達到35克。
總能量的攝入相對穩定,但脂肪的功能比持續上升,鈣的攝入量不升反降,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我們有太長的歷史是與饑餓做斗爭的,對糖和脂肪的愛,已經寫入我們人類的基因,短時間內難以改變。
因此,在獲得機體需要的各類營養素的同時,又不攝入過多的能量,僅僅有前述的那些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行動,那該如何行動呢?要知道到超市購物、到飯店點餐、即使在家烹飪,誰也不會隨時帶著筆,帶著電腦計算。在這里給大家一個小竅門,可以幫你做出快速的判斷,這個竅門就是“營養密度”。
營養密度指的是食物在既定能量基礎上,所提供的營養素的含量,一般以100千卡為基礎,我們舉個例子,如果要評價某個品牌的低脂牛奶和酸奶中鈣的營養密度,那100毫升低脂牛奶提供47千卡的能量,同時提供110毫克的鈣,而100毫升的酸奶提供72千卡的能量,和118毫克的鈣,通過計算我們得知,低脂牛奶的鈣營養密度為234{100/(47/100)},而酸奶的鈣營養密度是164。顯然,如果你是一位需要通過膳食補充鈣,但又要控制體重的人,低脂牛奶是你更好的選擇。那么下次當你面對清蒸土豆,清炒土豆絲和油炸薯條時,你會怎么選呢?一般而言,未經加工的,或加工度不高的食物是更好的選擇,因為:
一、加工會損失一部分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二、加工食品會添加糖或脂肪,使能量增加,最終導致營養素密度降低。
有些食物在提供相同的能量前提下,會提供更多的營養,這是兩份早餐(A:面條+牛奶+蘋果,B:油條+豆漿),都提供約400千卡的熱量,但他們營養素的提供有非常大的不同,按寶塔評價,A早餐,多了蘋果,按營養成分評價,A早餐在提供相同能量的前提下,提供更優質的蛋白、更多的鈣、還有維生素C。
我們可以看到,食物組合,也就是膳食模式,將影響到我們的營養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