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能讓農村資源要素活起來,激發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動力,涉及農村土地改革的兩部重點法律是《農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的修訂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法》已經與2018年12月29日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并與2019年1月1日起實施。《土地管理法》已經經過試點,形成了草案,國務院常務委員會通過,目前全國人大正在征求意見階段,相信成熟后就會出臺。
《農村土地承包法》的修訂,將承包地“三權分置”,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都寫進了法律。
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可以直接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實行承包經營,也可以將土地經營權折股分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后,再實行承包經營或者股份合作經營。
《土地管理法》的修訂,將對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管理改革等方面進行修改。
在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方面:一是縮小征地的范圍。二是規范土地征收程序機制。三是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
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方面:一是明確入市的條件。二是明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后的管理措施。
在農村宅基地制度方面:一是健全宅基地權益保障方式。 二是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三是探索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