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觸“?背影”這個詞語,是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這篇散文講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上學,爸爸送他到火車站,照料他上車,并替他買橘子的情景。在作者心里印象最深刻的,是爸爸替他買橘子時在月臺爬上爬下時的?背影。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子平凡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人,從平凡的故事中,呈現出爸爸對作者無私的關懷和愛護。
說真的,上學那會,老師講這篇課文的時候,講的生動而又富有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強調爸爸對兒子的愛,和這種愛對兒子的感動,但是對于一個沒有經歷大風大浪的我來說,這種深沉的愛,我真的沒有多么深刻的感受,反而覺得老師講得太啰嗦。后來,當自己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當自己為人妻為人母時,隨著自己社會閱歷的增加,對人與人之間的善良、互愛和感動,有了自己發自內心的體會,當我再次讀《?背影》這篇文章的時候,眼淚不由自主地落下來,而且會不厭其煩的,時不時地拿出來讀一下,每每讀的時候,眼淚還是會忍不住地往下流,感動于作者的爸爸對兒子無私而又偉大的父愛。說真的,我家離娘家很近,幾百米而已,都說“遠是親,近是鄰”,在我的心里,爸爸媽媽是我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的,每次去爸爸媽媽家的時候,沒有任何的拘束,離開的時候,也沒有任何的依依不舍。
這幾天,爸爸有點兒身體不適,雖說問題不大,但是真的讓我好心疼,一直體魄強健的爸爸,在我的心里是不應該有任何問題的。
記得小時候,那會兒我應該七八歲了吧,晚上,村子里要放電影(很難得的哦)。我們早早吃過飯,爸爸就帶著我和媽媽一起去看電影。天很黑,看不清腳下的路,爸爸就背著我走。
爸爸邊走邊說笑:“娃兒,爸爸背著你,好吧?你看我的手像不像小板凳,你坐在我的手上舒不舒服呀?”
仔細體會一下,我可不是就坐在“小板凳”上的嗎?爸爸的大手掌又寬又厚,又軟又暖和,再加上又寬又暖和的?后背,真的很享受的呢!而且這“小板凳”比那小板凳舒服多啦!我趴在爸爸的?后背上“咯咯咯”地笑。現在爸爸年紀大了,我也大了,我已經是倆孩的媽了。
記得兒子剛上幼兒園那會兒,已經習慣了在家自己看護的我,每每送兒子上學,我總是依依不舍。遠遠地看著兒子漸走漸遠的?背影,心里總是又欣慰又心酸:“難道兒子就這樣長大啦?”
后來,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曾經對兒子的放不下,在女兒這里卻變得“狠心”起來,兒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從來不哭不鬧,女兒卻不然,每次送女兒去學校,當我離開的時候,女兒總要“哇哇”哭一場,剛開始,我也難舍難分,后來,幼兒園老師告訴我:“你走吧,我們哄一下就好啦。”所以,每每看女兒哭,我就只好狠狠心——不管了!
心里想象著女兒眼里的畫面——那個漸行漸遠的媽媽的?背影~(寶貝,為了生活和工作,媽媽只好委屈你了)
“?背影”,同樣的兩個字,用在不同的情景中,有著不同的感情,不管哪一種,那都叫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