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預約按鈕,預約直播
大家好,我是點媽。
最近有個熱搜刷屏了:27歲女兒被媽媽教訓女孩不用買房。
故事中,27歲的女孩楊敏是家里不受寵的二女兒。
小時候她跟著弟弟寄宿在學校讀書,一直很想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
弟弟有父母的幫襯,在高中時期就有了自己的婚房,而她只能自己努力。
第一次提起買房的事情,媽媽嫌棄位置不好。
后來幾次提買房,媽媽也能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阻止她。
其中一個理由是:
“不是不能買,而是沒必要買,女孩子結婚直接住男方的房子就好了,這個錢能省就省。”
媽媽認為,除非她一輩子不結婚,除非她有自己的孩子,否則就別想買房。
女孩只好偷偷攢錢,湊夠首付買下房子。
東窗事發的時候,媽媽痛罵她:“背著我就買了!你還把我當你媽媽嗎?”
看到這,點媽覺得很難過,媽媽未必不愛女兒,她只是覺得作為一個女孩,不用得到太多。
買房養家是男人要承擔的責任,女人只要準備嫁人就夠了。
但在這個新聞下,有一個投票選項:你為什么要婚前買套房?
超過10萬的女生選擇了同一個答案:更有安全感和退路。
是啊,女人所求的,只是一份安全感,但這份安全感不是婚姻能帶來的。
因為,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退路。
我也能感受到這些人的痛苦,在她們的人生中,有句話始終會被提起:
一個女人那么努力有什么用,還不是要結婚生子。
“女兒,就是被潑出去的水”
今年2月,有個父親被網暴了。
在生日當天,他用視頻記錄女兒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
這是一件好事,但他卻收到了上萬條的惡評。
原因很離譜,因為女兒對爸爸太好。
在養育孩子二十幾年的父親面前,一些人為女兒婆家操心,質問這位父親為什么要顯擺,質問這個女兒有沒有孝順婆家。
他們說:
“你女兒給婆婆買了嗎?他們看到了,心里多難受啊。”
“給公公買禮物可以發出來,給爸爸買的,不值得。”
“有這樣的父母,女兒的婚姻能幸福?”
他的女兒大學剛畢業,仍然未婚未育。
但在這些人眼中,女兒就是一盆隨時都會潑出去的水。
婆家,才是她的家。
對娘家孝順,就是對婆家的不孝。
還有一位網友說,等到老了,病床前照顧伺候的是兒媳婦,女兒只是偶爾看看。
明明身上流著父母的血,女兒卻被迫切斷了和家人的聯結。
甚至連孝順父母,也變成了錯誤。
她是娘家即將潑出去的水,也是婆家家里的外人。
想起一個媽媽的抱怨,她說她小時候總會被父母要求做家務學做飯。
學這些不是為了讓她長大后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只是擔心婆家會嫌棄。
他們總說:“如果你都不會做飯,哪家人能看上你。”
她是個乖乖女,按著父母的要求成長,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按部就班嫁人生子。
好景不長,夫妻之間出現矛盾,只剩下無休止的吵架。
她想離婚,但父母不同意,沒有工作的她也不敢保證能拿到孩子的撫養權。
她對未來很茫然:
“人生的二十幾年都在為了結婚生小孩做準備,我不知道離婚了,我能去哪?我還能做什么?”
她沒有退路,父母只教她如何做別人家的媳婦,卻沒有告訴她一個人也能好好生活。
婚姻沒有毀掉了她的人生,面對其他選擇的無助毀掉了她的未來。
常有父母說:“等你結婚了有了孩子,我的任務就完成了。”
實際上,父母的任務完成的時候,孩子的任務才剛剛開始。
為了家人說的穩定,她們放棄了在外打拼的機會。
為了在合適的年齡結婚,她們開始兼顧工作和家庭。
為了孩子,她們退出職場,有了“輕松”的人生,放棄了更多的可能。
又有誰想過,婚姻只是一次人生選擇,并不意味著我們只能擁有婚姻。
在婚姻之外,我們也有美好的未來。
“人到中年,我想為自己而活”
53歲的王柳云曾經有一段痛苦的婚姻。
丈夫出軌家暴,偷偷轉移了妻子的存款,用孩子要挾妻子繼續養著這個家。
孩子七歲那年,丈夫車禍去世,但她對人生已經失去了信心。
那時她說:
“我不會走到別人心里去,別人也別走到我的心里來,就是不要傷害了,我就喜歡平平淡淡,就這樣過就行。我這一輩子很孤獨,除了自己,還是自己。”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50歲,那一年,油畫拯救了她。
白天去各處風景區拍照,晚上回到畫室臨摹。
她有了愛好,找到了生活的主心骨,同時也迎來了別人的冷嘲熱諷。
村里人說她一把年紀,不干正事。
多年不見的親姐姐挖苦她:“你學畫呀,你還沒餓死啊?”
她曾自暴自棄,覺得自己只是一個農民,不配學這些。
后來,她想開了,因為她發現這不是失敗,只是一種人生經歷。
現在的她住在十幾平米的小屋子里,依舊熱愛畫畫。
她說:
“對于我一個女人,53歲還能到北京來,要是從前那個時代,像我這樣的境遇,53歲早就死了,我想想我還好,我53歲到了北京還沒死,還有工作。”
婚姻沒有美好的結局,油畫成為她后半生的幸福。
孩子會長大,家人會變老,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退路。
我想起了網絡上“成人識字班”直播間里的學生,其中有很多是沒怎么讀過書的媽媽、奶奶。
在網上,她們是“花開富貴”,是“心想事成”,是“xx奶奶”,也是“xx媽媽”。
因為貧窮,她們沒有機會接受教育,不會打字,也看不懂路牌。
識字的過程是艱難的,學業跟不上,家人不理解。
“凈干這沒用的”
“要是你能學會,我把姓改了”。
但她們依舊堅持下來,每天分享自己的寫字作業,偷偷在被窩里學習。
學會寫字后,有位媽媽把頭像換成了自己的照片,重新取了一個賬號名:
“做一個有姿態的女人”。
她們找到了生活的空間,也再次擁有了向上生長的能力。
結婚生子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但讓自己幸福的方式,不止結婚一種。
為自己的人生做主,我們才能無懼任何風雨。
女人,要學會給自己松綁
知乎上曾經有個問題:“作為40歲的女人,你現階段是怎樣的狀態?”
有個媽媽回答了這個問題:“年齡越大,理想越小,40歲的狀態就是盡量跟著心走。”
結婚后她做過很多工作,有超市理貨員、洗發水業務員、手機業務員……每天忙得團團轉。
離婚后,她經營著一家火鍋店,迎來事業高峰,也曾掉入低谷。
那個時候,她掉了很多頭發,甚至想賣車賣房。
但這么多年走下來,她依舊相信明天會更好。
如今40歲了,她準備換個活法,開始注重養生,準備放下奮斗多年的火鍋店。
她說:
“以前特別不舍得這個店關門,現在突然想開了,余生不能死守在這個坑里,不破不立,我就是想好好生活了。”
雖然人到中年,但她并不怕重新開始。
因為遵從內心生活,這就是幸福的模樣。
我曾經看過一個視頻,標題叫《年長女性給年輕女孩們的建議》。
視頻中,59歲的媽媽說:
“不要猶豫,想干就干,免得到老了以后覺得后悔了,你覺得是對的,就勇往直前往前沖。”
圖源:b站@大樹君
53歲的媽媽說:
你先做好自己,才能真正的學會愛自己,讓自己充滿快樂和正能量。
圖源:b站@大樹君
把自己當做孩子去愛,命運始終在我們自己手中。
做人生的主角,我們才能活得自在。
我很喜歡宋佳說過的一段話:
不要那么在意別人對你的一些期待或者看法,包括什么平衡事業家庭,這些都是枷鎖。
我覺得女人要學會給自己松綁,把所有這些跟你無關的東西全都放掉,女人只有快樂,運氣才好。
你只有考慮你是誰,然后你才會發光。
活出自己的樣子,活出自己獨有的精彩。
愛自己比期待別人愛你更重要。
世界上完全愛自己的人,只是自己。
讓自己快樂,才是我們獲得幸福的底氣。
大家對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里分享~
點“在看”,愿我們都能擁有讓自己自在生活的能力。
編輯:微微
參考資料:
十點讀書《56歲北漂清潔工王柳云:生活在低處,靈魂在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