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星湖科技發布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預計 2022 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 10,300 萬元,與去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將增加 3,074 萬元,同比增加 42.54%。與去年同期追溯調整后的數據相比,將增加 5,300 萬元,同比增加 106.01%。
圖源:星湖科技公告截圖
僅隔一天之后,星湖科技一連發布多條公告,披露“蛇吞象”式并購伊品生物新進展。對于星湖科技而言,這兩天還真的是有點忙!
01
一波多折的并購伊品生物之路
對于這場“蛇吞象”式的并購,資本市場早在2021年有所表現。在2021年12月27日,星湖科技的股價突然異動,大漲8.77%;28日、29日、30日,股價又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股價異動的同時,市場也在傳言星湖科技將重組伊品生物。當然,對此傳言,廣新集團是予以否認的,但有意思的是,在不到3個月后的2022年3月8日,星湖科技卻發布關于籌劃重大事項的停牌公告,稱擬向廣新集團收購伊品生物。
圖源:星湖科技公告截圖
而在4月、5月,星湖科技也相繼發布了這場“蛇吞象”并購的新進展,6月,星湖科技發布了重大資產重組草案,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寧夏伊品生物99.22%的股份。9月初,公司收到證監會出具的《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項目審查一次反饋意見通知書》。10月18日晚間,星湖科技對上述反饋意見進行了回復并更新了重組草案。
并在一天之后,接連發布了多個公告,對擔任星湖科技本次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的會計師、獨立財務顧問團等中介機構,對本次交易標的寧夏伊品生物科技股有限公司2020 年度、2021 年度和 2022 年 1-6 月境外銷售業績真實性進行的專項核查的公告。
對于星湖科技而言,此次并購重組可謂是一波多折,鬧得是沸沸揚揚。當然,并購重組的信息更新得如此頻繁,也意味著此次并購重組的進程正在緊鑼密鼓地加快進行中。
02
積極探索上市的伊品生物
作為本次收購的主角,伊品生物多年來一直在探索上市之路。2015年,A股公司梅花生物曾計劃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以38.22億元購買伊品生物100%股權,但最終因伊品生物與韓國希杰的專利訴訟存在不確定因素而放棄了收購。2017年,伊品生物在新三板掛牌后,隨即就向寧夏證監局報送了上市輔導備案材料,先后由九州證券、方正證券進行上市輔導,但因特殊原因,又于2020年7月暫緩了上市計劃。
圖源:網絡
2021年8月,廣新集團以現金方式支付了22.24億元,取得伊品生物43.78%的股份,實現對伊品生物控制權的收購,暫時解決了伊品生物的燃眉之急。畢竟,2020年的伊品生物,因前期多輪股權融資中涉及的對賭協議回購條款被觸發,相關投資人明確要求回購,伊品生物原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存在短期內大額回購資金訴求,因此有意通過轉讓伊品生物股權解決回購資金缺口。半年后,廣新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星湖科技又宣布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的方式收購伊品生物99.22%的股權,交易對方包括了廣新集團在內的10名伊品生物股東。
對于此番收購案的雙方,星湖科技2022年上半年的營收規模僅為6.3億元,而據星湖科技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伊品生物營收增長迅速,由 2016 年的 53.29 億元持續穩步增長至 2021 年的 144.36 億元,因此,星湖科技收購伊品生物也被戲稱為“蛇吞象”,而業內更多的認為是伊品生物在“借殼”上市。
此次關于境外銷售業績的調查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據星湖科技披露的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1-6月,伊品生物境外銷售收入分別為 296,239.33 萬元、411,150.33 萬元和 281,438.04 萬元,境外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7.49%、29.15%和 35.11%。
星湖科技披露的調查報告截圖
2021年伊品生物實現了營業收入30.84%和凈利潤402.58%的大幅增長,并在2022年上半年繼續保持良好增長趨勢,半年度實現收入81.90億元,凈利潤7.87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18.68%和336.28%。
整體增長態勢較為良好的伊品生物,此番謀求“曲線上市”,或許對于品類和營收有著更為宏觀和具體的布局。
03
味精股要重新洗牌?
眾所周知,星湖科技與伊品生物均是以生物發酵為核心技術的食品及飼料添加劑制造業企業。對于未來的經營發展戰略,星湖科技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將在做強、做優現有業務,推進經營成果穩步提升的基礎上,完善公司在生物發酵各細分領域產品的布局。
近年來,中國生物發酵產業產品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一,國內L-賴氨酸、L-蘇氨酸和味精的總產能占全球總產能的比例均超過50%。其中,2021年中國生物發酵主要行業產品產量約3168萬噸,總產值約2593億元。
而在2022年上半年,阜豐集團食品添加劑實現營收60.65億元,這還不包括高檔氨基酸實現營收6.88億元,行業龍頭地位再一次強化。梅花生物,鮮味劑收入達46.35億元,營收實力同樣不可小覷。尤其是2022年2月,吉林白城三期30萬噸賴氨酸項目達產達效,更是進一步擴大企業規模。
圖源:網絡
而除了這兩大品牌之外,根據全國工商聯最新發布的“2022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榜單”顯示,寧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伊品生物”)以146.64億元位列第450名。據《調料家》此前了解,味精品類在伊品生物的年營收中占比超過30%,據此估算,寧夏伊品的味精品類年營收應該在44億元以上,行業排名應該能躋身前三。
此次重組并購若能順利完成重組并購,毫無疑問,將大大增強伊品味精的單品賦能、營收能力也能進一步強化。結合上半年味精品類的營收,梅花生物和寧夏伊品的差距并非太大,重新洗牌也并不是一點可能沒有。
圖源:網絡
對于星湖科技而言,本次交易完成后,國有資本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將得到極大提升,有利推動國有上市公司做強、做優、做大,推動我國生物發酵產業的進一步高質量發展。同樣,對于品牌化進程的發展同樣也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蛟S,并購成功后,星湖科技在資本市場將迎來幾個連板,股價來一波拉升。但是,后續的長期發展,僅僅依靠并購噱頭還是遠遠不夠的,沉下來心,研判市場、高效管理、運營品類發展才是長久之計。
作者:貓九
編輯:春樹
設計:大帥
聲明:本文根據企業財報、公告及公開信息整理,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行業交流,不作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