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道德經》第64章 慎終如始 原文和翻譯

【原文】

其安易持①,其未兆易謀②。其脆易泮③,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注釋】

①持:保持。

②兆:苗頭,征兆。

③泮:分散,破碎。

?

【翻譯】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當局面安定時容易把持,當事情還未露先兆時容易謀劃。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當事物脆弱時容易分開,當事物細微時容易消散。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做事情要在它尚未發(fā)生就處理妥當,處理事情要在禍亂產生以前就早做準備。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小的根芽;九層的高臺,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舉步開始走出來的。

“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主觀妄為的將會招致失敗,強行把持的一定會失去。因此有道的人無所作為也不會招致失敗,無所執(zhí)著也不會遭受損失。

“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人們做事情,總是在快要成功時遭受失敗,所以當事情快要完成的時候,也要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因此,有道的人追求別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難以得到的財貨,學習別人所不學習的,補救眾人經常犯的過錯。以輔助萬物按其自身規(guī)律自然發(fā)展而不會妄加干預。

?

【經典釋義】

在上一章中,老子論述了要“大小多少,報怨以德”,行無為之事,本章則從“善始”、“慎終”兩方面來繼續(xù)論述“無為”的重要性。老子教導世人應謀于未兆,為于未有,治于未亂,慎終如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任何事物都有一個蘊育、出現(xiàn)、興盛、衰亡、消失的過程,沒有什么是忽然出現(xiàn)的,所以在上一章老子說:“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做事情要未雨綢繆、深謀遠慮,在情勢惡化之前,對其進行準備、疏導,而不是臨時抱佛腳。也就是說,人應有先見之明,能夠消滅禍患于其未發(fā)之前。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有強大的、不可戰(zhàn)勝的事物都有它的萌發(fā)時期,萌發(fā)時期的事物正處于柔弱階段,如果人們善于把握事物的這種規(guī)律,就能夠防患于未然。老子指出:“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正是對能瞻前而不能顧后的人的提醒。接著,老子運用三個排比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主張無為、無執(zhí),這實際上是告誡人們凡事不能浮躁,不能操之過急,都要遵照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樹立必勝的信心和憑借堅強的毅力,要踏踏實實地打好基礎,才能最終取得成功。如果稍有松懈,就會造成前功盡棄、功虧一簣的結局。

“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老子在此強調:一切災難和禍患都因人們有所作為和心理偏執(zhí)而起,他說:“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不試圖有所作為,自然然很少有失敗;個人行為不偏執(zhí),自然很少有失誤。老子認為,一般老百姓做事情,因為不懂無為的道理,也就不能自始至終以一種其慎重的態(tài)度來進行,他們雖然永遠在忙碌著,卻總在事情眼看著即將成功的時候失敗了。

?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這里的“欲不欲”,“學不學”與上一章老子講“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表達的思想是一致的,都是讓人們在恬淡虛無中領悟道的真諦。《道德經》五十二章言“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堵塞嗜欲的孔,關閉欲念的心門,就可以終身沒有勞煩擾心的事。圣人以不欲為欲,不稀罕難以得到的財貨,正因為如此,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

老子在道德經四十八章言:“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這里老子講“學不學”,學的目標什么?目標“為道”;不學是什么?是日損,損之又損。這些是常人學不到的,老子言圣人學不學,是指圣人學習常人學不到的為道之學。由此可知,這是的“學”是指修道過程中的內觀反照,“不學”指的是清凈無為,是反璞歸真。所以老子言:學不學,以補救眾人經常犯的過錯,以輔助萬物按其自身規(guī)律自然發(fā)展而不會妄加干預。

王弼《道德經注》“好欲雖微,爭尚為之興;難得之貨雖細,貪盜為之起也。不學而能者,自然也。喻于學者過也。故學不學,以復眾人之過。”意思是說:熱衷于自己欲望的滿足雖然是小事,但是由此爭名奪利的現(xiàn)象就興起了;難得的器物雖然微不足道,但是以不正當手段取得這些東西的行為就盛行了。不學習就具備的能力,是自然具有的。這是為了說明治學之人的過錯。所以說圣人所學的就是什么都不學,沿襲眾人走過的道路,以保持萬物自然的狀態(tài)。

蘇轍《老子解》

方其未有,持而謀之足矣;及其將然,非泮而散之不去也。然猶愈于既成也,故為之于未有者上也,治之于未亂者次也。治亂禍福之來,皆如彼三者,積小成大。圣人待之以無為,守之以無執(zhí),故能使福自生,使禍自亡。

譬如種苗,深耕而厚耔之,及秋自穰。譬如被盜,危坐而熟視之,盜將自卻。世人不知物之自然,以為非為不成,非執(zhí)不留,故常與禍爭勝,與福生贅,是以禍至于不救,福至于不成,蓋其理然也。

當事物還沒有形成形態(tài)的時候,留意而謀劃就足夠了;等到具備了形態(tài),只有用分解離散的手段來消除。越接近事情完成的時候,越應把對還未成形的問題的處理放在首要,而還未造成巨大影響的小問題相對次要。治亂禍福的由來,都如同上面三個例子一樣,是積少成多,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圣人以無為對待,持守不占有、不執(zhí)著的原則,所以能使福自然生成,禍自己滅亡。

這就像是種苗,深耕地、厚培土,到了秋天自然豐收。這也像是遭遇小偷,端坐著盯著他看,他自己就逃走了。世人不知道事物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為非要作為然后才能成功,非要執(zhí)著才能保留,所以常常和禍患做徒勞的抗爭,為幸福增添毫無必要的累贅,導致禍患嚴重無法扭轉,幸福難以達成,都是因為這樣的道理啊。

?

圣人知有為之害,不以人助天,始終皆因其自然,故無不成者。世人心存于得喪,方事之微,猶有不知而聽其自然者;及見其幾成而重失之,則未有不以為敗之者矣。故曰“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人皆徇其所欲以傷物,信其所學以害理,圣人非無欲也,欲而不欲,故雖欲而不傷于物。非無學也,學而不學,故雖學而不害于理。然后內外空明,廓然無為,可以輔萬物之自然,而待其自成矣。

圣人知道妄自作為的害處,不妄圖以人力去幫助天,始終因循自然規(guī)律,所以沒有做不成的事。世人的心思都在得失上面,一些事情的細節(jié)仍然有沒意識到而聽任其依規(guī)律自然發(fā)展的,等看到事情快要成功了,就害怕前功盡棄,事情卻常常因此失敗,所以說從頭至尾都和開始時一樣謹慎就不會失敗。

人們都執(zhí)著于自己的欲望而對其他事物造成傷害,過分信賴他們學到的知識而曲解了真理,圣人不是沒有欲望,他的欲望就是沒有欲望,所以有欲望也不會對事物造成傷害。圣人不是不學習,他所學的東西就是什么都不學,所以雖然學習也不會曲解真理。這樣之后就達到了內外空虛明凈的狀態(tài),無所作為,只是輔助萬物依循規(guī)律自然發(fā)展,而等待它們自然完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道德經》微學精講【1】 第64章——其安易持
管窺《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第64章 慎終如始
《老子》四章 教案
【共讀】《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助力抗疫】順應規(guī)律,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巴河县| 沾化县| 宝坻区| 宁乡县| 五大连池市| 循化| 炉霍县| 平原县| 石河子市| 广水市| 渭南市| 密山市| 合江县| 凉城县| 高青县| 宁南县| 山阳县| 德庆县| 松江区| 云和县| 玉山县| 定兴县| 长武县| 固始县| 宝山区| 固阳县| 盘山县| 朝阳市| 佛冈县| 武城县| 斗六市| 梅州市| 和田县| 隆子县| 全南县| 家居| 岑溪市| 揭东县| 遵义市| 金堂县|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