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正月初五,是民間傳統的“破五節”,何謂“破五”呢?因為民間過年期間的規矩比較多,諸如從大年初一開始不能動掃帚,不能洗臟衣服,不能說不吉利的話等等,而到了正月初五這天一些規矩就“到頭了”,就從初五這天以后就全部“破除”,謂之曰“破五”。
因為初五這天是最后一天,舊時的人們也是格外的小心謹慎,所以規矩也是頗多,比如《燕京歲時記》中記載:“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除了這些還有更多有意思的習俗,包括飲食和作息方面都有,有的現在一直流傳在民間,就比如以下這“5件大事”,初五這天別忘了做,寓意送窮迎財,破出好彩頭。
第一件事:打掃衛生“送窮”
民間過年傳統,從初一開始不能打掃衛生,不能倒垃圾,因為人們認為那些都是財氣,棄之則不詳,而到了初五這天,這一規矩則被破除,舊時的人們認為家中聚集的“財氣”轉眼就變成了“窮土”,需要徹底的清理出去。
在初一到初四這段時間里,民間認為即使打掃衛生也要從外面往屋里掃,而到了初五則可以恢復正常,從里往外掃,有的地方還會將掃出去的垃圾放在外面堆好,然后點燃鞭炮嘣一下,寓意將窮神崩走,謂之曰:“嘣窮”,就是圖個好寓意。
第二件事:迎財神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也是財神的生日,故而也有在這天舉行祭祀儀式,大拜財神的活動,也有說法是臘月二十四這天財神上天庭匯報工作,而到了正月初五就回到人間,所以人們就會舉行各種儀式來“迎財神”,為的是能夠得到財神的庇佑,來年能發大財。
傳說的財神也叫做“五路財神”,分別為:東路財神比干,西路財神關羽,南路財神柴王爺,北路財神趙公明,中路財神王亥,這也是我國民間供奉最多的財神,寓意東西南北中,條條大道通“財運”。
第三件事:吃餃子
不是只有初一才是餃子的,在初五這天同樣要吃餃子,因為餃子形似元寶,有發財團圓之意,是初五迎財神的飲食習俗,更是“破五”后解除禁忌的一種慶祝。
有說法這天的餃子餡,一定要自己親自“剁”,而且要剁得咚咚響才更吉利,而且無論葷素都要包得鼓鼓的,外形要形似元寶,寓意發財吉祥。亦有地方將包餃子比作“捏小人嘴”,寓意來年小人閉上嘴,少說壞話。
第四件事:放鞭炮
初五當天要放鞭炮,有兩個意思,一是為了“趕窮”,舊時人們會在打掃干凈的房子里燃放鞭炮,并讓鞭炮在房子的每一間屋子里都燃放,寓意把五窮趕走來迎接五福。
二則是為了迎接財神,很多地方的商家都會選擇在這天開業,此時燃放鞭炮有接財神,祈求來年生意興隆的意思。
第五件事:開業
舊時的一些商鋪大都選擇在初五這天開業,因為這天是財神的生日,打掃干凈商鋪,打開大門,擺上貢品,燃放鞭炮,畢恭畢敬地恭請財神入住。
同時也是因為初五這天是“破五”,到了初六所有的禁忌都將解除,在家憋了幾天的人們都會選擇出門逛街游玩,也就衍生除了各種廟會等人流量大的集會,商鋪選擇在初五開業做準備也恰到好處。
——結語——
正月初五是“破五”,也要請財神,由此衍生出了很多有意思也很有寓意的民俗活動,有的可能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都是人們在那個年代,為了追求幸福生活,健康身體,財源廣進的一種美好的愿望,都是我們中國人的文化之一,都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銘記流傳。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