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身毛茸茸的,加上棕色讓它看起來有點臟臟的,在超市里和一堆紅薯土豆擺放在一塊,顯得毫不起眼,其實它就是集紅薯和土豆于大成的芋頭。
其實芋頭,土豆和紅薯都有健脾胃的好處,但是芋頭總的來說要強于后兩者,因為后兩者吃多了容易脹氣,紅薯還會有反酸的情況,而芋頭則沒有這樣的情況,故芋頭被稱為是“脾胃第一補”。
而且芋頭中的膳食纖維屬于可溶性的,是白米白面的4倍之多,有很好的飽腹感和潤腸通便的作用,其熱量也比較低,減肥瘦身的朋友可以拿它作為主食來吃。
同時也別忘了,芋頭中含有一種黏液蛋白,其被人體吸收后會轉變為免疫球蛋白,可以幫助你獲得更好的免疫力,加上一些強免疫的微量元素含量豐富,因此芋頭常常會出現在一些大病初愈人群的菜譜之上,有“免疫力幫手”的稱號,春天流感頻發,正是補脾胃,強免疫的好時機,芋頭值得吃。
芋頭吃法很多,今天分享一個不一樣的做法,口感軟嫩,有滋有味,易于消化,試著做一做,保證好吃到停不下來。
食材準備:芋頭4個,木薯淀粉適量,豌豆粒,小米椒,大蒜,生抽,蠔油,白糖,食用油,淀粉水
第一步:我用的是那種小芋頭,那種大的荔浦芋頭也可以制作此菜,將芋頭洗干凈后去皮,而后切片再上鍋蒸熟。
第二步:將蒸熟后的芋頭倒出來,用勺子按壓碾成芋泥,而后分次加入木薯淀粉,直至可以揉成一個光滑的面團即可,沒有木薯淀粉的也可以用家中的普通“生粉”來代替。
第三步:從面團上揪一塊小面劑子,揉成小球,再用手指壓一下成一個小窩窩,或者干脆搓成小球也可以。
第四步:鍋里燒水,將所有的芋泥窩窩下鍋煮至漂浮起來即可以撈出來,撈出來后要放入涼水中待用,防止互相粘連。
第五步:此處配菜我只準備了豌豆粒適量,小料準備的是蒜末和小米椒圈。
第六步:鍋里燒油,保持小火,先把蒜末和小米椒下到鍋中爆出香味,接著加入生抽和蠔油嗆出香味,倒入豌豆粒稍微炒一炒。
第七步:加入開水一碗,再將煮熟的芋泥窩窩也下入湯汁中,保持小火煮個3分鐘左右時間,最后來少許水淀粉勾芡,使湯汁變得濃稠一點,而后既可以出鍋享用。
當作菜吃開胃下飯,當作主食吃,飽腹感強,低熱量更健康,口感軟嫩軟嫩的,十分解饞!
再簡單的菜肴也有烹飪小技巧:芋頭蒸熟后可以等待完全冷卻后再加入淀粉,如此揉出來的面團不粘手,但是有缺點就是易開裂不成形,制作這些小窩窩影響不大。
如果芋頭泥還比較燙手的情況下加入淀粉,則面團會有點粘,但是延展性比較好,可以拿來做餃子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