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博雅
我的人生經驗告訴我,
總有人活著是有使命感的,
可能他們只是萬千螺絲釘中的一枚,
可有人記得就好。
一
那是我參加工作后第一次休年假。
結束北京的治療之后,我陪著母親回老家的醫院休養。
這是家三級醫院,因為有高中同學在那里,所以很順利地安排在了康復科。
沒去腫瘤科的原因,一是因為母親只是抗腫瘤治療后的營養維護,二是想讓她遠離腫瘤科那種令人窒息的氛圍。
同時請了一個護工。母親生病后特別粘人,一旦周圍沒有人,她就會很焦慮,用醫生的話說就是缺乏安全感,所以,如果沒有特別的事情,我幾乎寸步不離。
住院第一天,跑完各種手續后,我跟母親躺在病床上休息。忽然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走了進來,并不理會我們,徑直走到垃圾簍旁邊,翻找著什么。
開始我以為是醫院的保潔,但又覺得不像,一是老太太年齡大,醫院怎么可能找如此高齡且瘦弱的老人當保潔呢?二是老太太沒有穿保潔服,并且手里拿著一個小盆,翻到牛奶盒或者吃剩的盒飯,便單獨放在盆里。
或許是我目光太過專注,她覺察到了,轉頭朝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然后彎下腰繼續找。末了,把垃圾袋系了口子,整理好提了出去。
真是個奇怪的老人。
我正納悶呢,母親說口渴了,我起身倒水,把這茬就給忘了。
第二天早上,我去醫院旁邊的早點攤買了三份豆腐腦和三根油條,母親、我、護工各一份。算上北京的住院,母親已經在醫院住了十多天,醫院的飯實在是吃膩了。
在病房門口,又遇到了昨天拾垃圾的老太太,她沖我訕訕地笑了笑,邊搓著雙手邊說道:“孩子,我看你家病人床頭已經定好醫院的飯了,你又買了別的飯,要不你把不吃的飯菜給我行嗎?”
怕我不同意,又趕緊說:“你看我家人也在這里住院,你的飯給我的話,我就不用出去買飯了?!?/p>
想想也是,母親是個節儉的人,醫院的那兩份飯,不吃也得扔掉,給了需要的人,一舉兩得。
老太太連聲道謝,提著飯走向了對門的病房。
吃飯的時候,我跟護工大姐談起這個老人,大姐說:“那個老太太啊,挺可憐的,每年都要來醫院兩次。她兒子好像癱了,出車禍還是別的什么原因。”
“她家里沒有別人了嗎?讓這么大年齡的老人來伺候!”
“那咱可不知道,老太太不怎么跟人說話,咱也不好問。”
吃過早飯,趁著輸液前的間隙,我拉著母親到樓下的小花園里散步。
母親生病后,言談似乎多了起來。跟我說了一些我小時候的事情,又談了鄰居之間的家長里短,什么前院鄰居的兒子因為高利貸坐牢了,什么旁邊鄰居家的媳婦跟人跑了,再比如前幾天跟父親鬧別扭了……
直到她說累了,我才摻著她回來。
母親的病房在五樓,剛出電梯口,就聽見嘈嘈嚷嚷的聲音。
在醫院呆久了的人,本來不八卦的,也有了八卦之心。
比如這種事情,如果擱以前,母親是從不理會的,可在這時非要讓我帶她去看看。
原來是旁邊病房的老太太趁兒子出去吃飯的空兒,把大便拉到床上了,抹得滿床滿身都是。
老太太的兒子捂著鼻子,正在大聲訓斥她。老太太也不言語,就睜大著眼睛看著她兒子。
這是個單間病房,老太太兒子從穿著上看也不是個普通人。他環視了一下四周,說:“我出200塊,你們誰能給我媽清理一下?”
看熱鬧的人齊齊搖頭,不約而同往后退了一步。
“你們當中不是有做護工的嗎?這樣吧,我加到三百塊,誰能幫我一下?衣服被褥都不要了,把她弄到衛生間里擦洗干凈就行?!?/p>
還是沒人應承。
“你真的能給300塊錢?。磕俏医o她洗!”早上跟我要早飯的老太太走了過來。
恰巧護士路過,對著老太太說:“阿姨,您去護士站拿一副橡膠手套,就說是我讓拿的?!?/p>
老太太答應著,一路小跑到護士站。然后跟著老人的兒子進入病房,關上了門。
門口的人逐漸散去了,我也拉著母親回了病房。
二
跟母親同病房的,是一位老爺爺,九十多歲,腦梗住院。
陪床的是他兒子,一個看起來無所事事且吊兒郎當的人。因為他只喜歡翹著二郎腿看手機,甚至好幾次輸液袋里沒液了他都不知曉,還是我提醒他叫了護士換液。
老人有些失智,戴著尿不濕,大小便皆在床上,從住院見到他,他就經常對著病房門喊:“小翠,小翠。”
老人兒子說,小翠是他母親的名字。
老人不認識自己的兒子了,經常亂叫一氣,經常叫兒子叔叔、大爺。
很多失智老人只有遠期記憶,他們認為自己還年幼,所以只記得年輕時甚至童年時的一些人和事。
兒子倒也不反駁。
住了兩天,我發現,老人兒子只給老人吃醫院處方開的營養素和流質飯。
老人有嚴重的口腔潰瘍,總是喊:“小翠,吃西瓜,吃橘子、吃蘋果?!?/p>
我跟老人兒子說:“老人不想吃飯,買點水果給他改善一下。您看他都要了?!?/p>
老人兒子表示老人吃不了。
“買個榨汁機也行啊,這樣就不用嚼了,吃起來方便得很,還好吸收?!?/p>
老人兒子伸著脖子瞪了一眼沖我喊到:“榨汁機、水果不得花錢???”
無語。
跟同學說起這事兒,同學也很無奈。
“這個病人是個離休干部,一個月兩萬多的工資。病人有四個兒子,陪床的是小兒子?!?/p>
“倒不是因為小兒子孝順,陪床是因為他沒工作。老人平時跟小兒子住,退休金一分為二,其他三個兒子分一份,小兒子自己拿一份。而每次住院期間,老人的退休金全歸小兒子,所以他是有報酬的?!?/p>
“老人是離休干部,所有住院費用全報。但在急性期過后,老人身體指標逐漸恢復了正常,我們建議老人出院,但四個兒子堅決不肯。”
“表面上說是為老人好,怕在家里出了問題處理不了,但我們都知道,他們就是怕老人死掉。”
“四個兒子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全力以赴讓老爺子活著。只要老人活著,他們就能得到源源不斷的退休金?!?/p>
但看著他們連點水果也不愿意給老人買,我心里突然一陣悲涼。
只是想,老人當年在迎接新生命時,在撫養四個兒子長大時,在為他們娶妻生子時,有沒有想過,自己的老年,連個水果也吃不上。
這人間疾苦,何止是身體上的苦?
三
第三天下午,我又坐在走廊的長椅上休息,恰巧,拾垃圾老太太在另一個椅子上坐著。
見到我,笑著打了個招呼:“小伙子,你在這里伺候誰呀?”
“伺候我媽,她要輸點營養液?!?/p>
我并沒有把實情告訴她,母親罹患癌癥已是不幸,何必再給他人增加煩惱或獲取那廉價的同情呢?
“你沒有兄弟姐妹嗎?我看你已經在醫院好幾天了。”
“前段時間都是家人在照顧,這不他們這兩天都有事,恰巧我休年假,就讓他們先忙自己的事情。”
“何況,還有護工搭把手呢。”我繼續解釋著。
“阿姨,您在這里伺候誰呀?”
“我兒子,今年45了,三年前出了車禍,下半身癱了?!?/p>
“大醫院咱們也去不起,每年到這里做兩次康復,讓中醫給按摩按摩,做做針灸,疏通疏通血管?!?/p>
“就您自己嗎?”我問。
“家里還有一個老頭子,在家伺候那些牛羊雞鴨啥的,兒媳婦外出打工賺錢了。家里還有兩個孫女,大孫女上高中,小孫女上初中,再加上兒子看病吃藥,都得要花錢啊?!?/p>
“也就是我不中用,家里活家里活干不了,地里活地里活干不了,所以,就讓我陪兒子在這里享福了……”
我看著老太太瘦弱的身軀說:“阿姨,您這日子過的不容易?。 ?/p>
“唉,過日子嘛,誰家沒個三災兩痛的,熬一熬不就過來了嗎?”
“我兒子剛出車禍那年,整天尋死覓活的。我和老頭子就跟他說,你要死呀,也得死在我們后面,只要你還有一口氣在,我們的念想就在。你要是真去了,我和你爹呀,也沒什么好留戀的了,干脆咱們一家一起走算了?!?/p>
“連哄帶嚇地打消了兒子尋死的念頭,這不三年也熬下來了?!?/p>
“這家醫院挺好的,新農合報銷比例高,村里給我們申報了貧困戶,能報銷90%呢?!?/p>
“飯菜也便宜,兩個饅頭兩個菜,我跟兒子分著吃,有時候別的病房有像你一樣從家里帶飯的,我就把他們不吃的飯菜要過來,這樣我和兒子就能吃頓飽飯了。”
老太太說著自己的遭遇,像一個外人講著別人的故事一般,我心里一陣酸楚。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著一家人對生活的希望。
“阿姨,這樣吧,我們還要在這里住一周,明天開始我帶兩份飯,您早中晚過來取一份就行。正好我媽也不喜歡吃醫院的飯,我每頓順帶著多做點?!?/p>
老太太聽了,雙手合十:“小伙子,謝謝你啊,你真是個好人啊……”
“對了阿姨,我前天看見您翻垃圾桶里的東西,您在找什么呀?”
老太太沉默了一陣,說:“既然你問了,姨也不瞞你。大夫說我兒子缺乏營養,要我們給他買點有營養的東西,可我們根本沒錢買。”
“后來我發現垃圾桶里有牛奶,還有一些沒吃完的肉菜,基本都是給住院病人買的。有的病人牛奶沒喝凈,或者喝了幾口不愿意喝,有的飯菜不可口病人不吃,陪床的人又嫌臟,就直接扔了?!?/p>
“我就把那些牛奶攢起來,剩菜里的肉挑出來,給我兒子吃,我一天翻好幾次,東西也壞不了……小伙子,你可別笑話我啊?!?/p>
我眼淚差點掉出來。
我們這個世界,有太多無法具象化的苦難。有的人用一生去治愈原生家庭的不幸,有的人僅僅為了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
從那天聊天以后,老太太時不時地到母親病房里,有時幫擦地倒垃圾桶,有時幫母親捏腿捶背,不只是我,連護工都覺得不好意思了。
我也曾見過她兒子,有一次我照例帶著母親到樓下花園里散步,老太太推著她兒子也在樓下放松,兒子微微仰著頭跟她說話,她臉上的笑容如一朵燦爛的花。
我沒有打擾他們。
母親住院時,親朋好友送來很多補品,把病房一角堆成了小山,隔三差五,我會挑一些母親不愿意吃的補品送給老太太。
母親恢復得也很順利,一周后,到了出院日期。
我挑出兩箱牛奶,從其中一箱里掏出一盒,在空格上放了三百塊錢,母親看著我的動作,說:“我這里還有200,一起給她吧。”
“我覺得咱們就夠不容易的,原來比咱們困難的還有那么多。”母親說。
我把兩箱牛奶和一些水果零食給老太太送了過去:“阿姨,我們要出院了,這些東西車里實在是放不下,留給你們吃吧,要不吃不了也怪可惜的……”
老太太連聲道謝,悄悄轉過身去,抬手擦了一下眼角。
我們走的時候,老太太拉著母親的雙手,送我們到樓下。我們的車開出去好遠了,轉彎處,她還在那里向我們揮手。
四
高中時年少輕狂,未來的生活總是過于理想化,總覺得我的人生應該過的不一樣。
直到當了醫生,直到母親生病,我才慢慢覺得,過上自己曾經最瞧不起的普通人的生活,其實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遺憾的是,我連普通人的平均值都沒有達到,比如難過的時候,受傷的時候,想回到家吃一頓母親燒得熱氣騰騰的飯菜,以及享受她不計回報的愛,都成了一種奢求。
所以,生活雖一地雞毛,但父母健在、有三五好友、衣食無憂————這種最平平無奇的人生,其實已經是命運給予普通人的上上簽了。
我是博雅,我愛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