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發表論文的目的和作用也不同。 概括地說,有以下幾種情況:
1、評職稱。
研究生需要畢業、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只要想獲得學位,就需要畢業論文; 教師、醫務人員、科研機構人員、企業職工等在晉升到更高職稱時,期刊論文的發表被視為一個必要的參考指標。
比如,一個助教要升為講師,助教需要在省級以上期刊上發表至少一篇論文,講師需要在省級以上期刊上發表至少兩篇論文,而要成為教授,必須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至少一篇論文。
不同的單位,對論文的數量和質量的要求又不一樣。比如說科學院,那里面的人都是大牛,一個個都是才智超群,聰明絕頂,可是教授的指標有限,那就需要通過抬高價碼。核心期刊的發文要多,而核心期刊又分等級。在咱們國家,社會科學類最高級別的核心期刊是三報一刊,就是《人報》、《光報》、《經報》的理論版和《求SHI》,理工類各自有各自的國家級頂級期刊。
當然,能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或《自然》上發表論文,在國內啥職稱都不用發愁了,都可以直接晉升為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如果是普通教師或研究員,兩年內必須是系主任或研究主任,如果是普通大學,很快就會成為主管科學研究的副校長。 全年邀請授課費用由原來的千元改為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
為什么要發表論文?發表論文有什么用?
2、申報基金、課題。
教育、科技、衛生系統每年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投資項目、其它各種基金項目、各種研究課題時,發表論文是作為基金或課題完成的一種研究成果的結論性展示。
論文撰寫完成后,相當于項目的完成,可以獲得項目資金。 而論文作為研究成果,也就可以進一步拿來作為評職稱和要科研項目、要科研經費的資本。
3、世界基礎領域研究。
比如醫學、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公開發表論文是對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展示和報道。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科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