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校園暴力行為,零容忍。”
圖片:網絡·侵刪
文:小左
對于現在生活幸福的我來說,在過去的那幾年里,我很可憐。甚至一度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
可能在別人眼里,我是一個弱小又自卑的女孩。
我從來不怪別人給我貼上什么標簽,或者帶上有色眼鏡看我,那是她們沒有經歷過我所受到的傷害,確實不能感同身受。
我反而有些感激她們,沒有像初中那些同學一樣欺凌我,把我摁在角落里拳打腳踢。
沒錯,我曾是一名校園暴力受害者。
初中的校園時光本該是快樂純粹的,但“校園欺凌”卻如同一塊陰云,籠罩在我的頭上。
我恐慌,我害怕,她們通通把矛頭瞄準了我,我是被她們選中的對象。
那時候的我常常想,為什么老天對我如此不公,我從來沒有做過壞事,也沒有向老師打過小報告,為什么被她們欺負的是我。
她們命令我幫她們打掃衛生,給她們買飯,買飯的錢卻從來不給我。
她們心情不好,就會撕扯我的頭發,對我拳打腳踢,從來不知輕重。我不敢反抗,不敢告訴老師,因為她們會變本加厲。
于是,我每天備受折磨,每周都在期盼周末,真的就是數著日子過來的。
我不想上學,我害怕見到她們。
最終,還是孩子的我,把所有原因都歸結為“我是一個沒有人要的孩子”。她們不欺負我欺負誰?
我開始怨恨我的父母,怨恨他們之前那么相愛卻離了婚,怨恨他們離婚后重新組建家庭,都急著與我撇清關系。
在我心里,就是因為他們,我才會被同學欺負。即使他們在物質上對我從來沒有缺失,但是我依舊非常恨他們。
學校在城里,自打我跟著奶奶生活后,每周都會回鄉下。學校離奶奶家很遠,公交車程有半個小時。
周三,奶奶送來了我最喜歡吃的豬肉大蔥水餃。在我解下圍巾準備吃水餃的時候,奶奶揪住我的衣領,擔心地問我,你的脖子上怎么一道道的紅色劃痕。
我憋住眼眶里還在打轉兒的淚水,下意識地遮了遮,告訴奶奶,下床時不小心被劃到了。
餃子吃了一半,剩下的拿回宿舍后,被她們看見,倒進了垃圾桶。又逼著我撿起來把它們都吃掉。
她們一個個趾高氣昂,還時不時地踢垃圾桶,戳我的頭。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幫幫我。
我想,他們一定是害怕成為下一個我吧。
在校園欺凌以及父愛母愛的缺失下,我越來越自卑,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我的成績終于變成了班里的倒數。
直到后來,我遇見我的第一個朋友。
他是從隔壁學校轉學來的一個男生,聽說是因為打架斗毆動刀子被學校開除的。
他高高壯壯的,成績也不好,所以坐在后排,變成了我的同桌。
自卑的我,從來沒有主動和他說過一句話,因為他的風評和事跡,我特別害怕他會加入到她們的組織,對我進行施暴。
在一次次被她們欺負,被她們指使調配后,他終于拉住了我,“以后你不用聽她們的,我罩著你。”
他的事跡和形象都傳遍了整個學生圈,學校里的人自然是不太敢招惹他。
所以,我解脫了。
我特別感謝他的出手相救,把我從黑暗的無底洞里拉出來,讓我看到了光,讓我感覺到生活會變好的。
我以為我的解脫,意味著一切和平校園生活的來臨。但是新的受害者又出現了。
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中的易瑤安安靜靜地讀書,也沒有做錯什么,卻經歷了校園暴力,被同學排斥,甚至對她進行一些身體上的傷害。
我終于明白,遭受欺凌,從來都不是受害者的錯。
校園暴力的受害者是被選擇的,而在欺凌者挑選被害者的時候,他們一定會去選擇看上去好欺負的,就像打架絕對不會去挑選最高最壯的作為目標。
而長期被欺凌的背后,一定是安全教育的缺失以及家人的冷漠。
我們面對校園暴力行為,必須零容忍,要及時和老師家長反映,要快快樂樂的長大。
現在我大二了,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上遇到不如意的,我總會想起同桌。
我好謝謝他來過我身邊。
點個“在看”,一起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