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劉禹錫《竹枝詞·其一》今韻
一君木子
竹枝詞·其一
唐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評析
這是小學生必背的一首古詩。
《竹枝詞》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組詩作品。劉禹錫傳世作品中有竹枝詞十一首,分兩組,這首詩是其一組中的第一首。此詩寫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戀中的少女的心情。她愛著一個人,可還沒有確實知道對方的態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慮。既歡喜,又擔憂。詩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將這種微妙復雜的心理成功地予以表達。
注釋
竹枝詞:是巴渝(今四川省重慶市)一帶的民歌。歌詞雜詠當地風物和男女之愛情,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這一優美的民間文學形式,曾經引起一些詩人愛好并仿制。劉禹錫仿作的《竹枝詞》現存就有十一首。
晴:與“情”同音,詩人用諧音雙關的手法,表面上說天氣,實際上是說這歌聲好像“無情”,又好像“有情”,難以捉摸。
卻有晴:一作“還有晴”。
韻譯
楊樹柳樹蔥郁江水既寬又平,
聽見了情郎在江上唱歌之聲。
東邊陽光照耀西邊卻下起雨,
說道是無晴但卻似乎還有晴。
作者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793年,劉禹錫進士及第,為監察御史。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842年卒,追贈戶部尚書。劉禹錫還是唐朝文學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代表作有《陋室銘》《竹枝詞》《天論》等。
劉禹錫于公元822年(唐穆宗長慶二年)正月至公元824年(長慶四年)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詞》十一首。這是其中一首。
(注:此文在編篇過程中參考了網絡中無著名資料,如有侵權告知,即刻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