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長新視點
在中國民間,老人去世后,辦喪事一般是三天時間,流程安排相應是第一天報喪、破孝、入殮,第二天請廚、設靈棚、吊唁,第三天動土、辭靈、摔老盆、路祭、安葬。
各地風俗不同,一些流程相應有一定的變化,有的會增加,有的會簡化或優化。
一、喪事前期準備工作,有哪些。
在老人將臨去世之前,到去世時,有很多前期的準備工作。這些工作,在很多人家可能提前數十天就已經著手準備,以防止事到臨頭著急,事情辦不順暢。
棺材、壽衣和墓地,一般都準備的較早,可提前一年或數年。在老人臨危之前三天內,會準備白布、蠟燭、紙錢,與知客先生、大廚、幫工等聯系,做好準備,并向至親親屬告知老人病危隨時可能去世的情況。
老人去世當天,是他的祭日。在他臨危之際,要換上壽衣。人死之后的晚上,把他從睡覺的房間,轉移到堂屋,頭朝內、腳向外,腳前放一個火盆,開始燒紙,叫燒倒頭紙。同時,點上蠟燭,叫長明燈。晚上,子女們開始守靈。
這天,人死之后,把知客先生、大廚請到家里,商量喪事流程、報喪安排、宴席安排、出殯及安葬時間等事宜。這些工作,都屬于前期的準備工作。
二、辦喪事第一天流程及事項安排。
辦喪事的第一天,主要流程依次是報喪、破孝、入殮三件大事。
第一件,報喪。早晨,根據安排,孝子們分別前往舅舅、姑媽、姨媽、叔叔、侄子和外公等直系親屬家報喪,告知死者去世的情況,以及喪事活動的有關安排。
第二件,破孝。知客先生、大廚及少數幫忙人員到場,對可能參加喪事活動的人員數量預估、破孝,也就是來的親朋好友,哪些人戴什么孝,做好準備。
同時,安排人員采買蔬菜、瓜果、酒水、毛巾、紙錢等相關物資,聯系宴席使用工具、車輛、人員等。這天晚上,直系親屬們一般都會到場。
第三件,入殮。晚上,在知客先生指導下,把死者轉移到棺材里,叫入殮。這時,棺材會蓋上蓋子,但不會封死。入殮時,除了放置被褥、生活用具,還有逝者生前的心愛之物等,如書籍、字畫、古董、首飾等。
在物品中,有的還會放棉花和錢幣,寓意多子多孫,富貴綿長。夜里,親人們圍坐在棺材邊守靈,長明燈要保持不息。
三、辦喪事第二天流程及事項安排。
辦喪事的第二天,主要流程依次是請廚、設靈棚、吊唁三件大事。
第一件,請廚。所有廚師、幫忙人員全部到場,排擺宴席用品及喪葬物品等。上午,路途較遠前來吊唁的部分客人會趕到,中午開始宴席。下午,所有客人都會陸續趕來參加喪事活動。
第二件,設靈棚。下午,幫忙的人員會搭建靈棚,設靈堂。傍晚前,棺材也會隨之轉移到靈棚內,親戚們晚上就在靈棚內守靈。
第三件,吊唁。吊唁儀式,也叫吊喪或吊孝,是喪事活動期間最為隆重的事項,所有人吃完晚飯,到靈棚前參加活動。儀式期間,孝男孝女們圍跪在棺材周圍,孝子在棺材前左側跪著。
知客先生,依據事先人員上場吊唁的次序,高聲呼喊:“有請某某人上奠吊唁。”被叫之人,邀聲答應,邁正步走到靈堂前,作揖或磕頭,上香、燒紙,孝子磕頭跪謝。
在儀式前,孝男孝女們會在孝子的帶領下,先圍繞棺材走一圈,見逝者最后一面,之后封棺。接下來,就是吊唁儀式的開展。
四、辦喪事第三天流程及事項安排。
辦喪事的第三天,主要流程依次是破土、辭靈、摔老盆、路祭和安葬四件大事。
第一件,破土。凌晨五點左右,孝子會和幾個幫忙的人前往墓地,開挖墓穴,由孝子完成前三鍬。后面的工作,由其他人完成。孝子返回家,參加下一個活動。
第二件,辭靈。辭靈,與吊唁儀式相似,只有逝者的直系親屬們在靈堂前吊唁,磕頭上箱。辭靈完畢,幫忙的人會把棺材捆綁在杠子上,準備出殯。有的地方,把第二天的辭靈、摔老盆和路祭三件事合在一起,簡稱為出殯。
第三件,摔老盆。抬棺材的人,把杠子抗在肩上,準備走之前,孝子在靈堂前摔老盆,摔得越碎越好。之后,孝子拿著哀棒,人攙扶著他在前面領路,抬棺的跟著,孝男孝女們跟在棺材后面,其他人拿著各種喪葬物資一起前往墓地。
第四件,路祭。前往墓地的路途之上,遇到轉彎、岔路口,都要撒一些紙錢。有的,還會放一掛鞭炮。
最后一件事,安葬。棺材抬到墓地后,按照方位,放進墓穴中。首先,孝子在四角各撒一把土,寓意孝子親自安葬老人。然后,掩埋棺材,上土培墳,周圍圍上花圈。最后,所有到場親人,依次磕頭燒紙,結束返回家中。
至此,喪事辦理告一段落。之后,是燒頭七、五七及周年等安排。
結語。
自古以來,喪事活動的辦理,都尤其隆重,有的喪事因各種原因會延長辦理的時間,有的會因民族文化和地方風俗的不同,在流程及細節上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