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歡迎來到Yabini的小世界,一個緩解焦慮的驛站!
你會在業余時間做些什么來維持內心的秩序?有的人是看書、打游戲、跳舞等等,這完全因人而異。就在剛剛,我突然意識到原來自己維持秩序是從拿出鍵盤開始敲打的那一刻開始的。
寫作仿佛是一件能夠撫平內心長出的那一顆顆名為焦躁的刺。每次一當腦海中有很多雜念的時候,只要我開始敲打著鍵盤,那些浮躁的念頭就會像天空中的白云一般,雖然在自己的天空中不近不遠地飄著,但是不一會兒就飄走了。
看書和寫作不一樣。看書是找到共鳴,而寫作是表達;看書是輸入,寫作是輸出。我發現自己僅僅只是一味地輸入卻沒有輸出的過程就像一個被堵塞的馬桶一般,能量的交互長久沒有得到流通。
僅僅是寫的這個過程就好像能夠撫平并捋順心中那些讓人煩惱的事情,就像是治愈自己的一個過程。然而卻依舊記得在寫東西的初期的時候總會思考別人會怎么想,寫得很爛怎么辦。直到后來沒那么在乎別人的看法之后開始想自己的輸出方向... ...
我好像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把寫東西這件事情看作是對他人而言“有用”的存在,卻逐漸因此失去了內心的持續堅持的動力和興趣。就像鐫刻在內心深處的印記一般,某種“一定要有用”的魔咒讓我久久止步不前。
就在剛剛,我腦海中又有了好多雜亂的想法,我想起了好久不見的朋友,想起了以前在一起的瘋鬧,想起了多年前弱小無力的自己,也想起了自己做的很多傻事和行為... ...但是在寫的這一刻,這些雜亂的聲音突然戛然而止。
按下這個暫停鍵讓我得以從中跳出來,開始思考自己的思考。
看書的時候看到一個概念叫做“銘印”。說的是每個人都會從自己的言語、行動和思考中種下了意識的種子,也就是銘印。
因此,每個人會根據自己過往的經歷、所言所行形成的意識形態來面對生活中遇到的種種事情,并產生好與壞的想法,從而陷入無限循環的事實印證的怪圈,比如總是遇到渣男或者負面的事情,再比如就像開掛一般好運、輕松無限循環。
然而事實卻是事情本身無好壞之分,萬事萬物都有其的特性,只是經由個體或者群體過往產生的“銘印”(言語、行動、思想所產生的)來評判事情的好與壞。
逐漸地我們便發現成為了多年來已固化的意識形態下的那個自己,比如賺錢很難,勤勞致富,生活就是辛苦的,高學歷很重要,不結婚人生并不圓滿... ...生活過的和自己固化意識形態下的完全一致。
所言及所行,我們喜歡或討厭的某個意識形態不正是和我們相近的,或者想要靠近或遠離的個體嗎?
而正是因為萬事萬物擁有自己的特性,才擁有其所隱藏的終極潛能。
這個時候我突然想到了寫作這件事本身,其實它并沒有好與壞之分,只是個體的“銘印”不同因此對于每個作品和風格有不同的想法而已。為什么要不斷思考自己固定的輸出方式和風格呢?難道不是借由寫作來表達自己的言行和思想這件事本身更為重要嗎?
原來意識到自己的“想太多”會是這么一件通透的事情,此時內心的小火苗被重新點燃,準備迎接一個更迭換代的自己。表達的核心大于形式,我想大概只有回顧做這件事情的初衷——不是為寫而寫,而是為自己而寫,才能跳出停滯和不斷自我質疑的怪圈。
2023年5月日更的第2天/#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