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五,北京的天氣實在太好了,藍天白云,堪稱完美。我們完成了北京結-玉石樓的穿越,實現了一個小小夙愿。
2.箭扣長城的北京結是箭扣長城、九眼樓長城和擦石口長城的交點。徒步者大都只走箭扣長城-九眼樓段。
4.我們在北京結上,偶爾能見過徒步者從擦石口長城方向,如同野人一般鉆出灌木,爬上了上來。大家聊天,問這條路好走嗎?答曰有點難。我們覺得這些人都是強驢,很是佩服,還加點敬仰。
5.上次我們來,從西大墻的刀把樓爬到北京結,然后沿擦石口長城走了2個敵樓,就下午2:30了,只好折返。
----下面橫屏觀看----
6.這次我們計劃穿越,不走回頭路。秋雪自愿做出犧牲,擔任司機,送我們到西柵子村。我們則穿越北京結-擦石口長城-玉石樓-摩崖石刻風景區,秋雪在對面接我們。
7.今天我們是同學四人準強驢小組合。箭扣長城上沒有其他驢友,我們獨享了北京結上的美麗。
8.我過去拍長城,一般只愿意俯視墻或樓,很少帶出天空,因為北京的天空總是灰蒙蒙的。
9.今天的天空湛藍如海,白云如海上的帆船,這天氣堪比西藏了。于是,我把鏡頭畫面的三分之一給了天空。
10.開始走擦石口長城,感覺還好,只有局部比較陡,2-3處小斷崖。
11.我依然負責收隊,自稱收尸隊長。
12.大部分路段,都是在濃密的灌木中穿行,好在帶刺的酸棗荊棘不多。
13.我們相約小心。甘肅白銀馬拉松事故,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雖也愛名愛利,但不能以那種方式當網紅。
14.我們決定,如果出事呼叫救援,就說我們都是北大的。
16.下午2:00,我們在第三個敵樓吃了午飯。我背了一個香瓜上來,于是我們都成了長城上的吃瓜群眾。
17.下午4:00,到達了三通樓,當地人俗稱三岔邊,驢友稱為小北京結。
18.三岔邊樓,也是連接著三個方向的墻。一道墻通向北京結,一道通向響水湖或稱旺泉峪,一道通向耷拉邊長城。
19.在北京驢友中,耷拉邊長城非常有名,這是段斷頭墻,長約1000米,修建得非常堅固。
20.這里時常可以見到文字磚,刻著“右部”,這是500年前的產品質量追蹤體系的實證,所謂物勒工名。
21.我們沿著耷拉邊長城下行,前方就是有名的玉石樓。
22.玉石樓保存良好,建筑精美,最突出的特點是難得一見的石券門。
23.石券門用白色的花崗巖精細雕刻而成,兩個立柱表面有漂亮的海水波紋,半圓拱石表面有云朵花紋。拱門上方原來應有一塊匾額,如今只剩下一個空洞。這匾額一定是被盜走的,如今不知保留在哪里,可惜。
24.玉石樓內特別寬敞高大。樓梯邊上,有兩個鏤空雕飾的通風窗,我也是第一次在長城上見到。
25.玉石樓頂部,原來有一間20-30平米的瓦房,如今只剩下了兩面墻。在瓦房內居住,顯然比卷縮在敵樓內睡覺舒服多了。
26.作為一個純軍事工事,如此裝修,堪稱豪華了。玉石樓一定是重要軍事將領的駐守地。
27.我們在玉石樓里欣賞了很長時間,看得仔細,我說我們這是來號房子呀!
28.玉石樓實際上有兩座,建制一摸一樣。只是玉石樓二號,因為來的人更少,灌木幾乎把樓體完全湮沒了。
29.耷拉邊長城的頂頭是獨眼樓,面臨絕壁。下午5:30了,擔心時間不夠,我們決定止步于玉石樓二號,留下一點遺憾。
30.令我們驚喜的是,在玉石樓一號下,有一條非常好的下山徒步路。路牌指示,長度3100米,途徑清涼洞和好漢坡,到達摩崖石刻景區,秋雪在那里等待我們。心有不甘的我,驀然回首,玉石樓正沐浴在夕陽中。
******************
本文為千年的墨家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