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楷書結構嚴謹,點畫精細,是楷書發(fā)展的巔峰。唐代也涌現(xiàn)出了眾多楷書大家。但是近代真正有成就的書法家,絕對沒有只學唐楷的,而是在魏碑、隋、唐之間來回游走,遍取諸家。
這就涉及到書法藝術的評價問題。魏碑古拙,唐楷精細,不同時代的書法作品風格各有千秋,其藝術價值都是不可替代的,難以具體爭個高下。
站在當代的時代坐標上來看,書壇上確實有一些所謂的專家,真正的書法功力欠缺,只會嘩眾取寵,作一些丑書,怪書。這時我們向上尋求魏碑的古拙,容易變得散漫,離楷書實用性的目標又遠了一些;尋求唐楷的精細,又非常容易鉆牛角尖,陷入板滯的弊病。
在這種情況下,承上啟下,起橋梁作用的隋代楷書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陜西西安,曾經(jīng)出土過一帖楷書《董美人墓志》,乃是隋文帝寫給自己19歲病逝的嬌妻的墓志。
因為董美人身份尊貴,這件作品不論是書寫者還是篆刻者,都是當時的頂級水平。這件作品絲毫沒有板滯之病,通篇清雅出塵,也無一點俗氣,當代的某些專家,恐怕連這一半功力也沒有。
中國近代古文字學家羅振玉對這件作品的評價非常高,他曾說:“楷法至隋唐乃大備,近世流傳石刻至《董美人》尤稱絕詣。”
楷法至隋唐大備,意思是楷書作為一種書體的特征,在隋唐時就已經(jīng)完全發(fā)展成熟,而《董美人墓志》在其中尤其精絕,乃是扛鼎之作。
這件作品楷法純熟,已經(jīng)脫去了隸書的筆意,與晉人小楷的面目有明顯的區(qū)別,但是其筆致又華美堅挺,外圓內方,帶有古意未盡的意味。
其中結字也無一不是工正嚴謹,顯示出端莊自持的皇家氣象。其筆法亦是精勁含蓄,清雅出塵。
書法必須富于變化,《董美人墓志》的精,就在于它的點畫和結體,毫無刻意造作的夸張,都是于精細之處含蓄內斂地表達。
其中的勁,指的是這件作品的點畫,也并非是生硬地直來直去,而是在筆畫行進當中持續(xù)發(fā)力,讓點畫充滿韌性。
《董美人墓志》上可追魏碑古拙,下可呈唐楷精細,并且因為長埋地下,免去了千百年風霜雨雪的侵蝕,被保存得十分完好,拓本也十分精良。
我們將其進行了1:1超高清的復刻,希望對您的書法學習有所幫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