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6日上午,由于汶河大橋是昌樂與安丘的分界線,一不小心跨過了昌樂縣界,跑到安丘縣境去了;在安丘境內聽到劉秘書與一位安丘老者談話,老者指著南邊的山說:“那是劉家山”。一句話激起了我的興致,我毫不猶豫地說:“走,咱們到劉家山看看去!誰讓它與'劉’字沾邊呢!”
在劉家山玩得開心,已經中午時分,紅河鎮秦主任已經連連催著回紅河鎮午餐了。劉家山游覽事當另題敘述,此處不贅。
午餐,我坐了主賓位。亓文諾書記、秦偉龍副鎮長,還有幾位熟悉的朋友,包括原在昌樂二中的同事郭明海,教育局張國祺主任的公子,他在這里干人大副主任,還有縣委、縣政府、縣人大幾位到紅河鎮辦事的朋友,他們輪番勸酒,喝了不少。午后,劉秘書安排我們休息了一會兒。
下午,我游興不減。到紅河鎮的臺東官莊參觀周朝古跡木梁臺。真得感謝一枝六弦(李慶鋒)這位文友,他將這次參觀的詳細情節記在了我的日記本上,讓我寫此文有所依據了。
車子馳騁于林蔭道上,兩旁山花爛漫,風景如畫。兩點四十六分,路過四海官莊,看到一棵樹上有兩個鳥窩,我急忙喊停車,拍攝。兩點五十五分到達木梁臺。
木梁臺位于臺東官莊西側,再往西就是我們路過的四海官莊了。我們去時大門緊鎖,劉秘書趕緊打手機叫來了臺東村的干部。我倒不忙著進廟,先在周圍轉了起來,拍攝了不少照片。用五行說法,這里風水極好,怪不得齊國第一個齊王姜子牙要將自己的陰邸修在這里呢!站在此處遠眺,河流交織,綠野開闊,尤其令人驚訝的是,以這一凸起的高埠為中心,蜿蜒伸向南北,放眼望去宛如一條長龍蟄伏著。人走在上面,情不自禁地有一種神秘感和跳躍感。啊!這就是木梁臺呀!
平地一座臺梁!是筑起來的還是自然形成的?我沒有來得及問。
聽介紹,木梁臺香火極盛。周圍十幾里乃至幾十里,都來這里趕三月三、九月九的香火會。
大門左右分列著兩個大獅子。二十八個臺階。民謠曰:“木梁臺,木梁臺,四七二十八層崖。”我們昌樂土語“崖”的讀法很特殊,拼音不好拼,既不讀“ya”,也不讀“ai”,而是讀“ yai”。這樣就十分順口了。
我們拾級而上,進廟門,院內立一高大香火臺,東西兩棵大樹,不知名,很少見的樹種,我以前從沒見過。碑文不少,最令我感興趣的是《霜麥碑記》,根據一枝六弦文友在我日記本上的記錄:邑西鄕公立
進大殿,供奉著十位神仙。令我不解的是,少皇、少娘娘占據了中心位置,卻讓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屈居偏位。我當即提出了異議,可是陪同的鎮、村干部也說不出所以然來。我想,可能現代社會重青壯、輕老弱的緣故吧?除此以外還會有別的解釋嗎?忘記誰說了句“東為上”,我立即反駁說:“那最東邊的兩個婢女是最高貴的了?”看來,重新修繕廟宇一定要慎重,雖然神仙不會與你說話,但他們也許對于亂排次序哭笑不得呢!
查資料,清朝乾隆年間,吏部主事閻循觀《西澗草堂詩集》“登木梁臺”詩云:“層臺冠西嶺,云際獨攀登;滄海遙如帶,沂山近可憑;地崩庚戌水,銘記太公陵;欲辯臨淄誤,返周亦缺徵。”并詩后加注云:
根據以上資料,需要說明的有二。一是“木梁臺”原名“木梁閣”,是后人訛稱為“臺”了,究竟哪一時期的“后人”也考察不出了。二是,這里確實是姜太公的陵墓,昌樂營丘是齊國建都之處。至于后來的薄姑、臨淄那是以后的事了。
因為歷來存有齊國建都之爭,此處還需略加說明:相沿姜氏五世六侯,都治營丘,稱齊國,按《竹書紀年》計算,歷時有213年,按《史記》計算,歷時233年。胡公徙薄姑都,為齊政約53年。可見齊都根本不是始封臨淄,臨淄前面除了我們昌樂的營丘,還有個薄姑呢,哪里就輪上它了?
關于昌樂營丘與臨淄營丘問題,歷代爭議不休,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早期的齊國書籍《晏子春秋》載,晏子對齊景公曰:“(齊國都城)始爽鳩氏居之;季崩氏居之;逢伯陵居之;太公居之。”又曰:“今齊之城中有丘,即營丘也。”這兩句記載,并非指營丘就在臨淄城中。事實是,晏嬰這個齊國三朝老相國,是在向姜太公第23代孫齊景公講述齊國以前的歷史沿革,向景公說明:先君太公所筑所居的齊都城中,有個稱營丘的丘埠,因以得名為營丘城。這是晏子所釋營丘的本意。事實上,昌樂齊國舊都皇城東南隅咫尺存在營丘之丘,今稱“石埠”。正確與否,這要借一部比《晏子春秋》更早更著名的書《爾雅》來說明。《爾雅·釋丘》載:“水出其前,渻丘;水出其后,沮丘;水出其右,正丘:水出其左,營丘;此以水在丘之前、后、左、右名之也。”民國四年版《辭海》解釋:“渻丘(河),謂在丘之前也(今稱金釵河);沮丘(河),背水以為險也,沮同泄字(今稱官莊河);正丘(河),水出其右,古人以南為正,故以西為右,則流不遠,當止也。”《爾雅》亦稱“沚丘河(原竇公渠上游河),營丘(河),水出其左,曰營丘河(今稱白浪河)。”古代昌樂營丘城,地處四河中央,故有“城處脈中”之記載,其地形地貌完全與古書《爾雅》記載相符合。而臨淄城,古今都不具備這一地理特征,只見淄河傍其城左。從古營丘地貌看,亦證明古營丘不在臨淄。
最后,關于齊國第一代王姜子牙的陵墓為何在紅河鎮的臺東官莊,很清楚,這里離營丘很近。即使再遠一些也不要緊,凡是同屬齊國轄地,皆為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