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新
倘若時間充裕,我一定寫一篇《前張次古槐頌》,現在是寫不成了,只能用采訪簡記的形式了。
東棗林的千年酸棗樹和石鱉溝觀覽之后,東棗林支書劉君收(打此文之前撥通了單之禮手機詢問的)駕車拉我們去前張次看老槐樹。采訪安排的這么緊,我算是“黃麥粘糕”了,也就是說碰上誰就讓誰拉我了。當然,東棗林支書劉君收很熱心也很主動。為全縣撰書卻很少用鎮上的公車,這也是我采訪的主要特色。
前張次與前邊發布的東棗林離得不算很遠,從我拍攝的圖片上看,車行了正好九分鐘。
前張次原屬崔家莊鎮,今屬營丘鎮。曾用名張次。唐代已有村,張姓世居,名張次,“次”即“居住”意也。明朝成化年間,后張次立村,本村遂改稱前張次。元朝時,在這里設司侯司,歷時35年。所以說,前張次這個村莊是個很有歷史底蘊的村落,我在這里宣布:將來一定為前張次寫一篇正兒八經的散文。
5月28日下午,于16點37分開始拍攝,到16點50分離開前張次地盤(包括麥田),僅有13分鐘。當然了,拍古槐是重點,拍攝時方向依次為南北東西。
(2016年9月1日補充)《昌樂縣志》載:1989年10月21日,昌樂縣崔家莊鄉前張次村農民曹春生在村東農田挖水井,挖到7·5米深時,遇石放炮,發現一地下溶洞。溶洞儲滿清水。洞內又分前后兩洞,前洞抽干水后可容納20多個成年人站立;后洞洞口直徑1米,里面更深更大。當時安裝6臺每小時抽水25立方米潛水泵連續抽水不見少,儲水量相當可觀。
1、從南邊拍。
2
3
4
5
6
7
8、從北邊拍
9
10
11、從東邊拍。
12
13、從西邊拍。
14
15
16
17、街道
18、胡同
19、石頭墻
20、打麻將的老年村民。
21、廢棄的院落。
22、村路
23、已經準備收割了。
24
25
26
27
28
29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