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新
2015年9月我與家人參觀過百脈泉,這一次由昌樂二中工會組織的秋游當然是“再游”了。集體旅游最大的好處是人多熱鬧,多日不見,互遞信息,樂樂哈哈。可最大的缺憾是時間緊,跟著導游不停地走,許多喜歡的景拍不下來。
集體旅游,還有個很大的問題,身體狀況有別,思想不能統一,有的想著多走走,有的想著跑馬觀花。事實上,景區根本看不完。譬如,朱家峪的美麗景色在山上,我2009年就登過山。所以說,朱家峪充其量不過參觀了二分之一。百脈泉就更不用說了,連三分之一的景點都不到,不過,人文景點都看過了。
集體一日游往往有所側重,上午為主要游覽景區,下午次之。也就是說,下午的景區更為匆匆。
10月26日下午,天晴,空氣質量指數較高,片子清晰了不少。
有個小花絮,凡是外省旅游,老伴珍愛的水壺,這一天讓我丟在百脈泉了。若是公園工作人員撿到,請給保存起來,我讓我孫女去取。
發此文,也有我的苦衷,總不能丟了吧?大小也是個活動呀。今天上午與老伴去了一趟玉皇廟,老伴燒香我拍片。看來玉皇廟廟會的片子發不出來了。
百脈泉簡介如下:
百脈泉位于濟南市章丘區明水的百脈泉公園內。以泉水眾多而有"小泉城"之稱,明水泉群最著名的百脈泉可與趵突泉齊名。池底涌出數不清的水泡,緩緩地浮上水面,好像滾動的珍珠,"百脈寒泉珍珠滾"。水中疏疏朗朗的藻體,壁上密密實實的苔蘚,把池水染的碧翠。水中錦魚戲游,生機盎然。
泉壁和梵王宮大殿墻上鑲嵌著多方詩詞、楹聯、花卉石刻。其中有明代進士、著名戲曲家李開先《游百脈泉》詩:水勁無過濟,脈泉更著名。不霜清見底,漱石寂無聲。
位于明水街道東北隅龍泉寺內。因“百泉俱出”,故名百脈,是明水諸泉之冠,繡江河的源頭,與濟南趵突泉齊名。在原濟南七十二名泉中,名列第二。元代地理學家于欽在《齊乘·卷二·水》中寫道:“蓋歷下眾泉,皆岱陰伏流所發,西則趵突為魁,東則百脈為冠”“百脈泉寒泉珍珠滾”,為章丘八景之一。
古時百脈泉,為圓半畝,四周石砌,雕工精細,北壁多有名人題句。清代乾隆重修大池,南面加挖東西對稱的兩個小池,號“張公池”。1958年再修,將南面二池擴為一與北池般大的方池,中架拱橋相通。2000年又將北池重砌,南大池又分為二池,較原規模又有擴大。百脈泉邊為龍泉寺,歷為佛教圣地。池內百脈沸騰,魚戲藻搖,寺內松柏參天,鳥語花香,使得歷代文人墨客歌詩賦調,酣吟暢詠。明代王世貞、洪漢、李開先,清代蒲松齡、李慎修、韓尚夏等名家紛紛留下佳詞麗句。
明水湖,湖光瀲滟,由百脈等數泉組成。湖南端有"龍泉",湖西邊有"墨泉",湖西南角有"龍灣泉"。在湖邊建有"匯泉閣",登閣可俯瞰園林湖色全貌。還建有"濯纓"、"漪漪"兩亭,休憩亭下,賞泉水濱,情趣盎然。兩座大理石拱橋,將湖劃分為三面。蕩舟湖心,水色天光,令人心曠神怡。除名泉水景區外,湖邊還設計有花園景樹區、密林散步區、兒童樂園區、幽靜學習區等。湖西北建有"繡江亭",湖水從亭下北流形成繡江河。
1、本文第一幅圖片拍于2017年10月26日14點05分。
5、百脈泉景區,坐落在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匯泉路2017號,位于濟南市東部。公園始建于1986年,總面積25公頃,擁有濟南五大泉脈之一的百脈泉。因山明水秀,群泉匯集,章丘區素有“小泉城”之稱。
21、設置了“自拍 10秒
遙控”。與現在的昌樂二中同事王明浩合影。
46、“漱玉堂”。注意:中間的字不是“卜”,而是“玉”。我也看不清楚,不過我的案頭就有一本李清照的詞集《漱玉集》。 (感謝一位讀者給我發短信,原文錯打為“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