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墻永寧門,始建于隋朝,明朝改為永寧門,進入城墻景區入口處,看到"金甲武士”列隊游客登城墻,仿佛穿越到了大唐,不由得感慨,曾經的金戈鐵馬,萬箭齊發的防御外敵入侵的城墻。千百年來的滄桑巨變,城墻成為西安古城的地標。
登上城墻輕撫一塊塊久遠的青磚,好似一日閱千年,站在城墻上遠眺,高樓大廈林立,清澈的護城河水繞城垣。環城公園綠樹成蔭,亭廊、雕塑、花壇、草坪,古色古香的屋頂檐廊,掩映在古樹之中,宛如人在畫中游。唐代詩人白居易曾經題詩《春至》寫城墻春天美景:“白片落梅浮澗水,黃梢新柳出城墻”。
而今天護城河環城公園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城
門—西安城墻現有城門18座,主城門有四座:長樂門、永寧門、安定門、安遠門,這四座城門也是古城墻原有的城門。四座城門的名字各取一個首字連起來,就是“長安永定”。
東—3座城門:長樂門(原有的城門)、(中山門于1926年由馮玉祥主持修建,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命名中山門),朝陽門。
南—7座城門:永寧門(原有的城門)、勿幕門(今天的小南門,1939年為紀念辛亥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命名,)含光門、朱雀門、文昌門、和平門、建國門。
西—2座城門:安定門(原有的城門)、玉祥門(1928,為了紀念馮玉祥的功績命名。)
北—6座城門:安遠門(原有城門)、尚武門、尚德門、解放門、尚儉門、尚勤門。
圖1—
永寧門俗稱南門,是西安明城墻的正南門,也是西安城門中資格最老、沿用時間最長的一座城門,永寧門始建于隋初,明代改為“永寧門”,永保安寧。永寧門由吊橋,閘樓、箭樓、甕城和正樓組成,是城門的五道防線。
圖2—吊橋和閘樓;西安城墻四周有護城河。古時河上的吊橋是進出城區的唯一通道,吊橋橋身是木結構,橋頭鐵環上固定鐵索起吊繩,在橋后的立柱上裝有滑輪,鐵索通過滑輪后連到后面閘樓的起吊設備上。是城門的第一道防線。
閘樓—閘
樓:是建在月城正面城門制洞上的樓,是護城河內側第一道防線,是控制入城必經的護城河“閘門”吊橋而得名。閘樓是吊橋起吊設備,在吊橋后的閘樓中。閘樓是城門的第二道防線。
圖3—箭樓;箭樓建于明洪武年間,箭樓在月城的正前方,箭樓每一層正面與左右兩側外墻上設有箭窗,箭樓的正面有12個箭窗用于發箭防御敵人進攻,遇到危險時可以關閉箭窗。箭樓是城門的第三道防線。
甕城,在箭樓的后方與大城門(正樓)之間,在城門外筑成了一個封閉的空間,這就是甕城。甕城也是進入城門的必經之處,必須從左右兩側的入口處才能進入,甕城是城門的第四道防線。
月
城:城墻外屏蔽甕城城門并控制護城壕吊橋起落的小城,因其外臨水壕,形如彎月故名月城。
圖4—日晷;箭樓前的日晷。通過日晷,可以知道當前的時辰。
圖5—正樓;正樓是守城指揮官的指揮中心,是三重檐歇山頂建筑。城樓為仿木斗拱結構,飛檐翹角,回廊環繞,彩繪回廊,古韻十足,正樓也是城門的最后一道防線。
圖6—敵臺。敵臺在整個城墻外側,每隔一百二十米設有一座敵臺,敵臺也稱墩臺、墻臺、馬面,敵臺的城墻向外突出,從城墻向外伸出十二米,高低、結構和城墻是相同的。
圖7—敵樓—敵樓是建在敵臺上面,面闊三間的重檐歇山頂,二層磚木結構的建筑,也稱卡房,用以駐守城防士兵,是城墻防御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平時可以利用其外凸和建筑高度的優勢,觀察敵情,防止敵人迂回城下攻城。戰時可以從正面及左右兩樓間進行射擊,可以和城墻上的守軍組成聯合進攻,狙擊攻城之敵。
圖8—垛口—城墻上外側筑設有垛墻,上有垛口,使城墻外側成鋸齒形,城墻全程共有垛口五千多個。城墻上的垛墻可以保護守城將士免遭敵人襲擊。垛口和下面方孔既能藏身又能瞭望、射擊和阻擊敵人進攻。
圖9—女兒墻—城墻內側的矮墻稱為女兒墻,沒有垛口,主要作用是以防兵士往來行走時跌下。女兒墻不高,站在女兒墻的內側,可以觀賞古城西安的美景。
圖10—角臺,城墻四個拐角還設有角臺和角樓,角臺外壁向城墻外凸出,起到城門嚴密防守之用,也可以觀察和防御四面外來之敵。西安古城的四個角臺至今都保存完整。
圖11—角樓,角臺上的角樓為二層重檐歇山頂閣樓建筑,青磚灰瓦,飛檐翹角。角臺與角樓為城墻防御工程的重要設施,站在角臺或角樓遠眺,視野開闊能清楚地觀察敵情。戰時駐守在角臺及角樓的士兵,不但可以從正面發射箭鏃火器,還可以配合兩側敵臺與敵樓及城墻正面守軍,用交叉火力殺傷攻城之敵。
圖12—鐘,明宣德年間所鑄,是西安城墻城防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圖13—城墻—最初的西安城墻用黃土分層夯打而成,最底層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異常堅固。后來又將整個城墻內外壁及頂部砌上青磚。城墻的厚度大于高度。
圖14—護城河:
護城河既可以拒敵于河之外,雨季可以蓄水排洪,保護城內的安全。城墻的系列軍事設施。是古代完美的軍事防御設施。
圖15—
西南角的角樓圓弧形。
西安城墻歷史
西安城墻最早在隋朝開始修建,叫隋朝大興城。迄今有1400多年歷史。唐朝把大興城改為長安城,對城墻進行了一些改造。今天的西安城墻是明代建筑,所以叫西安明城墻。始建于明太祖年間,歷時八年之久。在隋、唐城墻的基礎上建成。全長十三點七公里,歷經各朝代屢次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明城墻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而今城墻古城西安的歷史名片,古老而又莊重的古城墻,與鐘樓、鼓樓遙相呼應,城中的高樓林立,時空交疊,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
p1
永寧門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