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象,是指脈搏的快慢、強弱、深淺的情況;脈象要素指脈象的基本組成部分,包括位、數、形、勢等四個方面;一般分為浮、沉、遲、數四大類。
晉·王叔和 《脈經》細分為二十四脈, 明·李時珍 《瀕湖脈學》增為二十七脈, 明·李中梓 《診家正眼》增為二十八脈,古往今來,不同醫家關于脈象的分類雖有差異,但是大體一致,現代中醫認為,常見脈象28種。
常見脈象寸關尺分區
浮脈類:
浮脈舉之有余來,風寒表證外感得。
洪脈來勢如洪水,熱盛陽亢火炎開。
濡脈浮小細而軟,主濕主虛有關連。
散脈浮散無根來,元氣將脫臟腑弱。
芤脈中空是蔥葉,大病津傷主失血。
革脈浮而搏指取,精氣血虛氣血弱。
浮脈總綱,白話文一覽表
浮脈:舉之有余,按之不足
洪脈:脈體闊大,充實有力,來盛去衰
濡脈:浮細無力而軟
散脈:浮取散漫而無根,伴至數或脈力不均
沉脈類:
沉脈輕取不可得,里證郁證水證來。
伏脈推筋著骨得,邪閉厥證疼細弱。
牢脈沉實弦長大,陰寒內實疝瘕寒。
無力細弱是弱脈,氣血不足當安排。
沉脈總綱,白話文一覽表
沉脈:輕取不得,重按始得
伏脈:重按推至筋骨始得
遲脈類:
遲脈一息四至來,寒氣阻結脈道塞。
緩脈急緩四至來,脾虛濕盛來安排。
結脈緩時一至來,止有定數不規則。陰勝氣結病在里,溫陽散結中焦開。
澀脈往來又艱塞,循行不暢刮竹排,精傷血少氣血滯,調和氣血定治則。
遲脈總綱:白話文一覽表
遲脈、緩脈:一息不足四至或四至
澀脈:往來艱澀,遲滯不暢
數脈類:
數脈五至七不上,或熱元勝或里虛。
促脈來時急促來,止無定數陽臟敗。
疾脈來時七八至,陽急陰竭元氣衰。
動脈如豆偏滑數,主痛主驚要分開。
數脈總綱,白話文一覽表
促脈:數而一止,止無定數
動脈:脈短如豆,滑數有力
虛脈類:
虛脈手按無力得,虛證多為氣血衰。
細脈脈來如線來,應指明顯容易得,諸虛勞損也主濕,細數必是陰虛脈。
微脈脈來細極軟,似有似無不明顯,陰陽氣血諸是虛,多為陽虛病危險。
動而中止是代脈,止有定數良久來,臟腑虛弱風痛證,七情驚恐跌撲摔。
短脈首尾俱短來,不及本位是脈則。有力氣郁無力虛,培補氣血來安排。
虛脈總綱,白話文一覽表
虛脈:半按無力,應指松軟
細脈:脈細如線,應指明顯
實脈類:
實脈舉按有力來,實證熱結氣不衰 。
滑脈往來圓滑利,痰食實熱中焦克。
弦脈端直如琴弦,主痛主肝主痰飲。
緊脈繃急緊長開,狀如解索不規則,寒痰宿食中焦病,散寒止痛把食排。
長脈端長超本位,陽氣有余熱證來。此為二十八脈形,寫出詩編記心懷。
實脈總綱,白話文一覽表
實脈:舉按充實而有力
滑脈:往來流利,如盤走珠
綜上,中醫號脈,不止脈搏及血壓,每一時間段,每一個個體,脈象都不會相同,脈診作為中醫最具特色的診療方法,雖然神奇,也只是中醫診斷的一個部分而已。
臨床上,象多兼見,脈診時單一脈象較少見,當脈象與證候不相符合時,可考慮“舍脈從證”或“舍證從脈”,診斷不能單靠切脈,而須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不能機械地、一成不變地對待兩手寸、關、尺分主臟腑的規定,而應全面地從脈象主病及個體癥狀出發,以偏概全,夸大其詞都是不可取的。
真正的中醫大家,必定是辯證的,整體地看待人體,陰陽并非固定,陰陽之中又分陰陽,醫圣張仲景常說,“勤求古訓,博采眾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