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法則是真的嗎?
我的回答:是真的,但是要看你認知中所謂的吸引力法則是什么。
第一次接觸吸引力法則,是在高中二年級。算一算,已經過去七八年了。但是,我也是在這兩年深刻地感受到吸引力法則是什么。
當時,偶然間同班的女同學借給我一本《秘密》,當時讀得很開心,腦洞大開,覺得很神奇,回想起來,當年沉迷這個法則的我吸引了很多關于吸引力法則的東西。
但是當時還是年齡太小,對于吸引力法則也看得太膚淺太片面。用了幾次之后并沒有所謂的「效果」,索性也就拋擲腦后。
直到近幾年我對吸引力法則深有體會:
本科畢業后,我和 2 個摯友騎行,從北京一直騎到臺州,將近 1600 公里多,花了 14 天。我沒有告訴父母,因為我知道他們肯定認為危險不會同意,也不想讓他們擔心。
但是我想到的畫面是當我回到家告訴他們真相的時候,他們的表情和反應。
事實上,最后的結果的確如此。
而這一路有多么的辛苦,我之所以能夠堅持,只是因為,從這場騎行計劃開始一年之久,我看得到結局是什么,我知道故事的結尾是什么,所以我有耐心和毅力去書寫它完成它。
去年我覺得我不想再依賴家里經濟,想要獨立,于是想著自己經濟獨立的生活是怎樣的,于是到現在,我已經一年多沒有和家里要過一分錢了。
去年暑期,由于不想聽從父母的安排實習,于是我自己吸引了一份自己喜歡的實習工作,結果它真的就出現了,我甚至在那里結識了很好的朋友。那一段實習經歷非常愉快。
期間還有各種親身經歷的例子......
比如我想體驗一下職業撰稿人是什么樣子,于是騰訊和搜狐都來找我約稿。
比如上個星期我看完金剛后,覺得 2005 年的金剛更好看,于是腦海里想著什么時候再看一遍,前兩天刷外網看到一個女明星在地鐵上和粉絲對拍發 ins,看不清臉,我也不認識名字。于是我查了一下這個女明星是誰,結果居然就是 2005 金剛的女主演:娜奧米·沃茨 。
還有很多很多細節上的東西,你可以說是巧合,但是我可以告訴你,這就是吸引力。
說了這么多自己的經驗,其實想告訴大家:吸引力法則不是空想。
吸引力的前提:是行動。
1.你要確定自己想要什么:吸引力法則最大的功能性在于,它能讓你清晰的管理自己的思緒,而不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2.把結果提前化:當你知道答案是什么,你就不會焦躁。確定了自己的目標后,你就一定會吸引到很多相關的東西,承接你的行動和判斷,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目標。
實際上不相信吸引力的人也是在辯論它「什么都不做就能成功」,實際上,我做成每一件事情,我都運用了吸引力法則,但是我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做了很多東西。
這個法則最實際的功效就是,讓你在行動的同時,吸引力會越來越強,不斷吸引成功。
吸引力法則就是積極地去思考,去判斷,去行動。它確實很奇妙,念念不忘,真的會有回響。
每個人就像是調頻收音機,每個頻道不一樣。
有的人積極,有的人消極,結果很簡單,一個消極的人,能有什么好的結果和機遇嗎?
總結一下我認為的吸引力法則:
用積極的思想去思考積極的結果,再用積極的行動去實現它,在這個過程中,又能吸引很多積極的人和事。你希望它好它就好,你希望不好它就不好,你的愿望就是吸引力的命令。
不管覺得這是不是真的,至少,我們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人生,這永遠不會錯。
| 答主:知乎用戶 34N8Q2
吸引力法則存在,但是大部分人都用錯了。
所有運用吸引力法則的人,內心深處都是渴望著成功和解決自己的財富問題,那么有這個動機去運用吸引力法則的,無一例外的都不會有效果,即使是有效果,僅僅是自己瞎貓碰到死耗子,賦予了那個死耗子是上天恩賜的。
吸引力法則最基礎的一個原則是你是真的覺得自己是富足的,什么也不缺少的,感恩的,是真心這樣的認為的。
但是大部分人從運用吸引力法則的時候的內心狀態,只是希望運用法則解決自己的成功或者財富問題,也就是說,內心深處的動機和欲望恰恰是不富足的,
但是因為有的人看了吸引力法則,腦袋里就會用這個信念解讀「普遍的現象」,而出現認知偏差,幸存者偏差,過度解讀和賦予吸引力法則真的見效了。
正確地運用吸引力法則,就是你在內心深處真心的覺得你是富足的,你不需要追求財富,你不需要追逐任何東西。
只有在這種發心的狀態下,你才能無為,然后無所不為。
因為你內心的狀態是對于任何外在的影響,都不會攀緣受影響的,所以你更能踩到那個節奏點上。
比如你內心不會特別在意和異性交流的時候,你的言行舉止會不會妥當,你也不會因為發一個信息思考半天,那么你更能放松自然的交流,只是在認真的交流或者傾聽,關心對方。
因為交流和傾聽關心而交流,而不是自己的私欲,你就踩到了對的節奏點上,因此兩個人的氛圍和感覺越來越好。自然而然,你能更好更融洽的和她相處,而且你心里也沒有想討好他。
同樣對于創作者也是,當你創作內容的時候,你沒有去討好受眾,你只是在思考一個你認為很有價值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也恰好是所有人都困惑的問題,那么你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解答,而你這個解答正好是大家都困惑的,所以就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
但是如果你越渴望別人的關注,你就會被別人的關注而反作用于自己的創作,你就開始會像和異性在一起一樣,你的意識就會把焦點放到一舉一動一個細節上糾結,而沒有踩到那個節奏感上。
你就開始不停的想,自己的這個素材對不對,別人怎么評價,會不會有人在乎?
這個攀緣的心只會越來越反作用于自己,而陷入一個怪圈。
同樣如果你內心是渴求財富的,其實潛意識里肯定是覺得自己匱乏的,你為什么使用吸引力法則?就是因為你覺得你某一方面是不富足的。
而吸引力法則最核心的就是你真心的認為你是富足的,而不是自己張開嘴,不停的給自己說,你是富足的,你是富足的,自我催眠和暗示,實際是你的內心還是不是這樣認為的。
你說的越厲害,其實越是因為你內心深處,你覺得你并不富足的深層次的意識動機所驅使的。
所以使用吸引力法則的人,從開始拿起這本書運用的時候就已經走錯了方向,因為他已經陷入了二元中的一元,已經在強化對立面了,而所有追求顯化財富的人,也同樣是這樣的。
他之所以使用各種法則,就是因為他內心深處覺得自己是匱乏的,而這個潛意識里的深層次的欲望和動機,是騙不了自己的,當你渴望的沒有達到的時候,你還是會很脆弱,還是會被恐懼的那一面反作用于自己。
你腦子里有什么想法,你就會經歷什么。
因為你的意識焦點因為你的想法就會特別關注那個你想的事情,然后那個事情就會反作用于自己。
而如果你腦子里沒有那個想法,或者不被那個想法所影響,那么你就不會注意到那個現象,他也就不會反作用于你自己。
比如某天你專注地在工作,你的朋友到你家里來一進門就說,哎呀你不熱啊,這么熱的天也不開空調。這時候你才猛然發現你沒覺得熱,甚至身體也沒出汗。
就是因為你的心的狀態沒有創造意識焦點,視覺管道。
那些越是強調階層的人,也必然無法逾越階層,因為腦子里的階層的觀念就會看到各種各樣階層的現象。
甭管客觀上會不會逾越階層,但主觀上第一個限制他的就是自己無法逾越階層的信念會制約自己。
當然,如果你內心深處的信念相信自己的階層無法跨越,而騙自己自己能夠跨越階層,其實依舊和使用吸引力法則一個樣,還是自我暗示催眠,在強化二元中的對立面,你還是會脆弱和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