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配音中聲畫關系的把握非常重要,配音與畫面巧妙配合才能使觀眾的視覺和聽覺互相呼應,更順暢地接收信息。總體來說,電視新聞配音是輔助新聞畫面進行工作的,主要的功能就是對畫面進行說明和理解,所以配音時要注意緊密貼合畫面內容,與畫面所講內容同步,在聲畫對位的問題上,恰當運用寬泛對位與嚴格對位的方法,同時還要注意不搶畫面,不能用聲太強。單調太高,影響聲畫的和諧。
根據電視新聞配音技能的整體要求,將央視《新聞聯播》2010年8月26日播出的這則“深圳:從小漁村到國際化城市”作為練習材料,進行綜合體會,思考并實踐如何達到新聞配音的技能要求。
主播:
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之際,深圳總投資約3000億的六十個項目昨天同時開工,這全面拉開了深圳經濟特區新一輪改革開放大賽。
配音:
當年蛇口開山第一炮,吹響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號角,30年后,這里正在實現華理的轉身,招商局集團將投資數百億元,建設現代化綜合國際社區;小平同志當年親手題字的“海上世界”也將建成一個具有山海風情的深圳西部濱海公共活動中心。
以大項目帶動城市大發展、大創新,推進產業大升級。開工的六十個項目涵蓋了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多個領域,其中大量是在特區新增區域也就是關外的項目,這將對整個深圳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經國務院批準,7月1日起,深圳特區范圍從原來的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四區擴大到全市,特區面積擴大了5倍。在近日國務院批復的深圳市2010-2020年城市總體規劃中,又明確將深圳定位為我國的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在新的規劃中,更多強調了環保、節約能源、和諧發展。“深圳速度”創造了過去30年的成就,而今天的深圳正著眼于更高的起點,為爭走出一條科學發展的新路。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三十周年本身已經是一件代表著巨大成績和光榮歷程的好事,同時報道內容中又包含一系列深圳現階段的蓬勃發展動態,所以整篇消息的基調是鼓舞昂揚的。氣息要比料充沛,吐字也應該有力度。配音部分第二段中的長句注意分句之間的停頓要恰當把握,以免影響語意連貫。“深圳特區范圍從原來的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四區擴大到全市”句中的多處頓號應處理成短暫的揚停,避免節奏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