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信息職業技術學校
教育科研三年發展規劃(草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和落實以校為本的教育科學研究制度,完善教育科研體制,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堅持以“科研立校、科研強師”為指導思想,堅持“服務于學校發展,服務于教育教學改革,服務于教師專業提升”的工作定位,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原則,通過多種形式、多個層面的教科研活動,科研為教育教學和管理實踐服務的方針,促進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幫助教師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優化教育教學策略,推動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導向性原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為指針,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面向市場,面向社會,密切聯系國內外職業教育動態和我校的教育實際,認真解決職業教育過程中的理論認識和實際問題,充分發揮教育科研對學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促進作用與導向作用。
2、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解決我校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存在的新問題,探索職業教育方法、途徑和有效機制,運用現代教育理論,改進教學實踐,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整體性原則。通過科研規劃,整體推進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為我校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保駕護航,提高適應社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職業教育水平。
三、目標和任務
在2007年至2009年這三年內,初步形成科研的氛圍,使學校科研工作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成為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的主要力量。統一思想,貫徹學校發展的總方針,加強交流和學習,明確職責,完善制度,有總結有計劃,在全校范圍內形成“從上至下”、“從下至上”的學習氛圍,真正使教育教學和管理常規工作與教育科研工作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齊心協力將教育科研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階段,逐步培養出一支素質過硬的教科研隊伍,造就一批具有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的學者型、專家型的學科帶頭人,培養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的“科研型”教師。
1、強化科研意識,加強科研隊伍建設。
⑴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渠道、各種形式在全體教職工中潛移默化地宣傳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全體教職工充分認識科研工作對學校的發展,對提升教師的自身水平,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為開創學校科研工作新局面奠定思想基礎。
⑵大力培養和推薦青年學術骨干,在現有的教師中,通過內培外引的方式,組建一支精干的科研隊伍,明確每位教師的主攻方向,中青年教師要制定3年科研目標,通過定任務、壓擔子,讓中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成為學科帶頭人。鼓勵碩士(含在職研究生)以上學歷、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主持學校課題,同時,學校將積極引進有一定地位和影響的學術帶頭人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善于協作、勇于創新的科研隊伍。
⑶積極鼓勵教師申報各級科研項目,支持教師參與橫向課題研究,在課題立項中組織校內精干力量進行具體策劃,邀請專家教授來校指導,爭取國家級課題1—2項,省級課題3項,市級課題5項,到2009年,中、高級以上職稱的部分教師都主持或參與1個以上課題研究,促進學科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率。要努力實現組組有項目,人人有專題的教科研氛圍。爭取三年后多項課題通過市級以上鑒定驗收,期間取得更多地有較高學術價值和推廣應用價值、在全省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的科研成果。
2、積極推進中職教育研究,推進產學研相結合,圍繞教學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學。
⑴組織全校教師以教研組為研究小組開展以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的創新為主要內容的研究工作,積極摸索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規律,根據社會、學校的實際,在三年內成立信息技術專業、幼兒教師專項培養、商貿旅游等專業的研究室。使教師和教學模式由粗放型、教書型、經驗型變為研究型、專家型、藝術型。培養一支學者型、科研型的教師隊伍,推動素質教育的深層實施和素質教育質量的大面積提高。爭取三年內,有40%的教師成為校級骨干教師, 10%的教師成為市級骨干教師,有5%的教師成為省級以上骨干教師;專職教師中有50%以上獲得國家勞動部門認可的三級以上技能資格證書。
⑵積極探索知識型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特別是幼兒教師專項培養,信息技術類人才的培養模式,爭取在三年之內摸索總結出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產學研結合的模式,形成一定數量的產學研結合的研究成果,爭取建設好1-2個左右的校外產學研基地。
⑶學校已經立項的課題有兩個,一個是省級十一五規劃課題《長沙市職業院校學分制的構建與實驗研究》的子課題《學分銀行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另一個是教育部“十一五”課題《學校管理機制實證研究》的子課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研究,要抓緊成立這兩個課題的研究小組,建立正規的課題實施方案,爭取在07年5月份舉行開題報告會,并將課題目標分解到人,深入開展研究,爭取在2008年底前結題。
3、加強科研項目管理,完善科研成果登記,促進學術交流。
⑴建立規范的科研項目管理及成果登記制度,探索和完善科研工作量化考核認定制度和程序,全校爭取在3年內出好兩本有一定影響和知名度的教師論文選編。
⑵加強與兄弟學校、省市教育科研部門、出版社、雜志社等單位的聯合合作,三年內,全校爭取公開發表論文30篇以上,爭取出版專著3-5本,繼續邀請各方面的專家、學者、權威來校講座,進行多層次、多方位的廣泛交流。每年舉辦各類講座、學術交流1-2次,積極支持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學術交流活動,以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
四、基本要求
1. 教研課題與實驗要依據學校教育教學實際確定,從解決與自身教育教學工作有密切聯系的實際問題入手,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目的性、創新性、可行性,有學術價值,能夠產生教育教學效益和社會效益。
2. 分管教育教學的領導必須有個人的研究實驗課題。各專業部、教研組須有集體的教研實驗課題,專業部主任、教研組長為課題組長。中青年專職教師必須有個人獨立的教研實驗課題(可以是幾人合作)。
3. 課題等級自校級開始至國家級。
4. 各實驗課題要設計有正規的實施方案,報教科室一份立項備查。
5. 實驗周期一般在一至三年。
6. 所有的課題實驗要在一定范圍內舉行開題報告會。一年以上的要進行中期研究報告會,匯報研究實驗進展情況(由學校組織)。
7. 實驗周期結束需有一定形式的研究成果(書面論文、調查(結題)報告、音像資料及其它實物等)。
8. 各級實驗課題結題后,均需經主管部門評估鑒定,或在教育刊物上發表,或出專著,或其它形式的成果等,學校方予以承認。
9. 研究過程的一切原始資料需齊備,研究實驗者要提供所有的研究實驗資料,包括:實驗課題的實施方案、過程的所有資料、一定形式的研究成果等,作為鑒定評估的依據。研究實驗過程要符合科研原理,實驗過程要得到有效控制。
10、學生科、班主任必須有學生教育工作、學生管理方面的教育科研與改革實驗課題。
五、保障措施
1、強化學習,轉變觀念
通過繼續教育普及教育理論和教育科研知識,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的教科研素養和水平,不斷增強科研意識,提高教科研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 規定教師必須掌握以下幾種現代教育新理念的基本理論:合作教育理論、誘思探究教學理論、多元智力理論、建構主義教學學習理論、學科基本結構理論與發現教學,并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
(2) 教研室、教研組至少選擇一種教育教學理論和教育教學方法作為教育科研與教學改革實驗的理論指導和依據。
(3) 教師個人可自主選擇先進的、適合自己特點的教學思想和方法,作為開展教育科研和課堂改革實驗的指導。
2、建全組織 ,科學管理
(1) 建立以校長為核心的教育科研領導小組,校長掛帥、主管教學的副校長主抓、教師全員參與的運行機制,教科室負責全校教科研的規劃與管理,各專業部、教研組負責教科研的落實。要認真解決教科研工作不斷深入、教科研工作與教學工作相脫節等問題,提高教科研工作的實效性。
(2) 學校成立人文、外語、數學、計算機、藝術、體育、班級學生教育、學校管理等教育科研與改革實驗成果評審鑒定委員會,由校級領導、相關處室主任及骨干教師組成,負責研究實驗成果的評估鑒定。校級以上的成果由相應的專業部門進行評估鑒定,確定等級,學校予以承認。公開發表的以所發表的刊物為準確定等級。
(3) 學科的教育科研由教科室主任、教研組長負責組織實施。建立教育科研例會制度,并同時為學科教研組業務活動時間。活動內容由教務科長、教科室主任、教研組長決定。
3、榜樣示范,全員參與
加強教科研隊伍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教科研網絡。充分發揮教科研先進教研組和先進個人的榜樣示范和輻射作用,充分發揮各學科骨干教師的帶動作用,落實責任,加強實踐,通過專題講座、典型示范、課程方案實施、現場操作、集中研討等形式,全面推動教科研的深入開展和不斷創新。
(1)教務科長、教科室主任要定期舉行課題研討專題講座。
(2) 每學期學科骨干教師要舉行一節試驗專題研討示范課。
(3)參研教師每學期要舉行一節試驗課題研討展示課。
4、完善制度 認真評價
學校對校本教研成果定期進行考核、鑒定、評選,對成果突出的教師進行表彰獎勵,逐步加大對教科研工作的考核力度。
(1) 學校每學期對教師的校本教研與改革實驗情況進行一次檢查調控,由教科室組織實施。每學年進行一次校本教研與教學改革實驗成果評比。
(2) 學校每學期對35歲以下(含35歲)教師進行一次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的考試,計入教師業務檔案。
(3) 課件制作、自制教具等獲市級以上部門獎勵或有關部門、專家鑒定等,與教育科研同等對待使用。
(4) 研究與實驗課題經過一次周期延長后仍不能結題,原則上取消其課題立項。
(5) 教師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法考試成績,教育科研與改革實驗成果,以及在學校、市級以上教研部門(或教研會)參評的獲獎論文、各級報刊雜志上發表的文章均是教師業務考核的內容之一,納入教師年度績效考核。具體考核按學校學年度績效考核辦法(教育科研成果獎勵方案)執行。
(6) 凡在長沙市信息職業學校連續工作三年以上的教師,若無校級、市級教育科研與改革實驗成果,不能評為市級以上優秀教師和骨干教師。從2007年開始,教師個人所取得的教育科研與改革實驗成果將作為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的主要依據。
5、注重總結 積極推廣
加強對實驗成果的總結、宣傳和應用推廣。學校將通過定期組織教科研課題研討會、匯報會,及時總結、反思、完善各個課題的研究,每學期各課題組負責人寫出階段性研究報告,各參與教師寫出階段性總結論文。對于優秀教科研成果學校將及時予以推廣。
6、學校在2007年上學期將制定《學校教育科研專項獎勵經費使用辦法》,保證教研經費,使學校教科研順利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