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課題的設計與申報 |
作者:謝云 點擊數: 3059 更新日期:2006-9-14 |
作者:王本陸 來源:網上下載
一、課題設計與申報書的基本結構 設計一個課題研究方案,無非是要回答教育科研的幾個基本問題:第一,解決什么問題?第二,這項研究有何價值?第三,有沒有能力解決問題?第四,得到哪些成果?第五,如何解決問題?這些問題決定了課題設計的基本結構。具體地說,一個課題設計一般包括以下要素。(1)研究問題與對象:對問題做出具體界定,明確研究對象的內涵和外延。(2)研究背景和價值論證:主要是分析問題的來源和演化進程,了解相關的理論認識和實踐探索,把準問題研究的前沿和方向,分析課題研究在學術創新和推進實踐等方面的意義。(3)理論依據:主要是闡明解決問題的理論基礎,即支撐本項研究的一般方法論、具體學術領域及其學術成果。(4)研究目的和預期成果:主要是確定解決問題的程度,可能產生的效益,成果存在和表現的方式,提交科研管理部門的代表性成果。(5)研究內容:主要是對問題進行具體分解,形成各種子課題。(6)研究方法:即解決問題擬采用的方法,常常是多種方法的組合。(7)研究過程:確定研究周期,劃分研究階段,明確不同階段的研究重點。(8)研究條件:包括物質條件、人力資源和前期成果等,涉及圖書資料、研究設備、主持人的研究經歷和學術成果、課題組人員的組成、學術優勢和內部分工等多項主客觀條件,這是課題立項的重要依據。(9)經費預算:計劃申請或自籌經費的數額以及經費支出的具體科目預算和年度預算。一個好的課題設計,應該對上述各方面都有充分、合理和明確的論證或設想。 二、準確界定研究課題 清楚、準確地界定研究課題,是一個好課題設計的基本要求,也是課題申報成功的基本前提。 界定研究課題,就是要明確所研究的對象是什么,它有何內涵和外延。例如,有一個“關于小學生學習能力研究”的課題,從題目看,要研究的問題是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其中,學習能力和小學生是兩個核心概念,學習能力是要研究的具體事物,而小學生是研究的具體人群。仔細分析一下可以發現,這個課題有些不明確的因素。一是小學生的具體外延尚不清楚:是指當前的小學生,還是某個年代的小學生?是指全世界各國的小學生,還是中國的小學生,或者某個地方、某所學校的小學生?在課題界定中,必須把小學生人群的外延確定下來,即在地域與時間兩個維度上明確研究范圍。二是究竟研究學習能力的什么方面不夠明確:是研究學習能力的發展水平,還是研究學習能力的發展機制?是研究學習能力的構成,還是學習能力的培養?在課題界定中,應把具體研究的領域、內涵規定清楚,這樣課題才有操作性。 三、充分論證課題的價值 人人都會說自己的課題是有價值的,但是,怎樣讓別人也相信這個課題是有價值的呢,這是課題申報中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也就是說,在課題申報書中,我們要用心去論證一個課題的價值,從而說服別人來支持這個課題立項。 論證課題的價值,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課題研究的文獻綜述。要把握這個領域的研究前沿在哪里,別人做了哪些工作,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好并需要進一步研究。一個有價值的課題,必定是一個具有學術前沿性的課題。通過文獻綜述,別人可以判斷你是否了解學術前沿,你的選題是否有前沿性。因此,在文獻綜述上,關鍵是要正確判斷選題的方向性,確定能夠把握前沿的問題,這是一個課題有無價值的關鍵之處。第二,課題研究的認識價值。科學研究可以幫助人們認識世界,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內在聯系,這是科學研究的認識價值。中小學教育科研也有認識價值,即它有助于深化人們對教育活動、教育要素的具體認識。比如,重新認識學生的學習潛力、重新認識師生之間的交往方式、重新認識評價的效能,或者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形成新的教育思想等。課題研究的認識價值,是通過對事物本質與規律的深化探究來獲得的。因此,論證課題的認識價值,關鍵是要說明課題研究在對事物質本質與規律的把握上能夠獲得新進展。第三,課題研究的實踐價值。通過科學研究,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術、新模式,從而促進問題解決,這是科學研究的實踐價值所在。中小學教育科研的主要價值應該說就在于改進教育實踐。中小學教育科研和中小學教育實踐常常是合二為一的,即課題研究是在教育實踐探索中進行的,教育過程就是實驗過程,這是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突出特點。這一特點決定了中小學教育科研內在的實踐價值。當然,一個課題,終究只是研究教育實踐的一個局部,一個方面,選題方向不同,它具有的實踐價值也是有區別的。那些具有全局性、基礎性、時代性和緊迫性的大問題,無疑更有教育實踐價值。 四、客觀而合理地界定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即我們預期取得的成效,是整個研究的出發點和歸宿。簡單地講,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解決我們面臨的教育教學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理論的,也可能是實踐的,但都是現實存在的、對教育活動有影響的問題。科研就是有計劃地解決問題的活動。這種活動和一般活動相比,更具計劃性、創新性和嚴密性。 在科研方案中,解決問題這種籠統的目的需要具體化、明確化為可操作、可驗證的各項研究目標。一般來說,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常見目標有:第一,教育要素或教育模式的創新,如新課程的編制、新方法的應用、新模式的形成、新原則的闡述、新工具的發明等;第二,對教育問題的理論認識的提升,包括提出新理論、修正舊學說、澄清理論分歧、發現新規律等;第三,學校面貌的變化,比如學校教育理念的變革、學校教育環境的優化,學校教育精神和教育特色的確立等;第四,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比如,學業成績得到提高、學習能力得到發展、學習態度得到端正,在品德和審美等方面取得新進步、全面素質得到提高、特長得到發揮等;第五,教師隊伍的發展,比如科研興趣激發出來、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形成了獨特的教學藝術風格、業務能力提高等。一個具體的科研項目,可能包含上述五個方面的成果預期,也可能只有某個或某些方面。究竟能達到什么目的,能收到哪些效果,需要具體課題具體分析。 一般說來,綜合性的學校整體改革研究,功能具有綜合性,因而目標設定要全面一些。比如,一個“關于學校全面實施創新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的課題,它的研究目的應該包括建立創新教育的理論、找出創新教育的實踐模式、發展學生創新能力、建設與創新教育要求相適應的教師隊伍等。而那些專題性的科研課題,功能相對單一,目標設定就不能太泛。例如,一個“關于高中數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探討”的課題,研究的目標可主要定在建立、發展和完善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模式上,不必牽扯許多無關的東西。 五、準確而有效地分解研究內容 一個大課題一般包含若干子課題,為了解決好總問題,需要對課題內容進行分解,確定一些相互關聯的小問題,從而使問題逐步得到解決(當然,部分單一的問題不一定能再細分,那也可以不分解)。這一過程,是確定研究內容的過程,也是對研究課題的邏輯分解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研究者不善分解研究內容的現象,影響了一些課題研究的水平。為了提高教育科研的質量,在課題設計過程中,應高度重視研究內容的分解工作,努力把課題落到實處。一般來說,分解研究內容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幾種。 第一,下位概念分解法。就是先確定課題的中心概念,然后按照邏輯標準列出它的下位概念,每個下位概念都是一項研究內容。比如,一個學校整體改革項目,它的中心概念是學校教育,學校教育的主要下位概念有學校管理、教學工作、思想道德教育等,那么,就可以把這些下位概念作為主要的研究內容,把課題分解為學校管理改革的研究、教學改革的研究和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研究等子項目。 第二,以研究方法來劃分研究內容。有些問題不一定需要或能夠分解出下位概念,那就可以通過方法的差異來區分研究內容。比如,一個關于反思性教學問題的研究,可以區分出反思性教學文獻研究、反思性教學理論研究、反思性教學實驗研究等不同側面的研究內容。 第三,混合分解法。大多數的研究課題往往采用混合分解方法來確定內容。混合分解法就是從不同維度來同時分解問題,比如,一方面從下位概念來分解,一方面從研究方法來分解,然后把兩個方面組合起來。例如,一個關于研究性學習現狀的研究課題,既可以分解出研究性學習的理論研究狀況和實踐狀況兩個大領域,又可以根據研究方法設計出研究性學習狀況的比較研究、調查研究、案例研究和文獻研究等不同專題,把這兩個維度結合起來,就可以分解出更細致的子課題,從而使研究更全面和深入。 總之,為了使課題便于操作,就需要具體分解研究內容。至于具體分解研究內容的方式,應考慮到課題的性質,以及研究的狀況來具體選擇。 六、正確選擇研究方法 科學研究的成效和研究方法的使用是分不開的。恰當的研究方法能夠事半功倍,反之則會事倍功半。因此,在課題設計過程中,正確設計課題研究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情。為了正確選擇研究方法,應注意以下事項。 第一,應熟悉和掌握各種常見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學研究過程中,有一些常用方法,如文獻研究法、理論演繹法、實驗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觀察研究法、歷史研究法等(后面將有專題介紹,此處不多談)。這些方法,各有特色和長處,也各有使用規范和技巧。在選擇研究方法之前,應了解各種方法的功能、特點和使用要求,認真鉆研、努力把握各方法的精髓。只有真正掌握好這些方法,才能從容駕馭這些方法,使其服務于課題研究的需要。 第二,要從解決問題需要的角度來考慮研究方法。在科學研究中,內容決定著方法的使用。不同性質、不同內容的課題,對方法的要求是不一樣的。理論性課題常常離不開理論演繹、文獻分析、歷史研究等方法,有的理論性課題還要開展實驗研究;而實踐性課題則更多用到調查研究、個案研究、觀察研究、經驗總結、實踐研究等方法,當然,實踐性課題也需要基本的文獻研究和理論思考。在選擇研究方法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內容對方法的要求,也就是說,要從有利于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確定研究方法,要注意研究方法的實際效能。 第三,要注意多種研究方法的組合。比如,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要結合起來,歷史研究和現實把握要結合起來,理論探討和實踐研究要聯系起來,還要注意經驗、案例和觀察的重要價值。只有多種方法綜合地使用,才能取長補短,發揮各種研究方法的整體優勢,從而提高成果水平。 在課題設計和申報過程中,還有其他的一些環節,如人員組織、過程安排、成果形式和經費使用預算等,都需要認真對待。在此不一一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