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28日下午,俄總統普京召開安全委員會會議,中心議題便是處于戰爭邊緣的敘利亞伊德利卜安全局勢。
2月27日,土耳其33名軍人死于俄敘聯軍對伊德利卜恐怖分子的空襲當中。遭此重創之后,土耳其出離憤怒,隨即展開了一系列回擊措施,俄土兩國直接發生軍事對抗的風險驟然增加。
這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土耳其在其軍人遇襲事件后,隨即對敘利亞政府軍的基地展開地面和空中打擊。敘軍中有俄軍指揮官和軍事參謀,這種打擊極可能造成俄軍軍人傷亡,土軍對此也心知肚明。
二是土軍申請在伊德利卜開辟禁飛區失敗之后,開始對執行空襲任務的俄敘飛機進行無差別打擊。如果再次發生俄軍機被土軍擊落事件,局面將難以收場;
三是土耳其對俄羅斯實施軍事打擊和軍事制裁的調門升高。土耳其總統安全與外交政策委員會成員、總統顧問哈基公開聲明,土耳其在歷史上已經和俄羅斯打了16次戰爭,再打一次也無妨。而新的俄土戰爭一旦爆發,俄國內或將發生分裂。此外,土耳其多次威脅要關閉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禁止俄軍軍艦通行。
四是土耳其對俄作戰準備被擺上了議事日程。土耳其方面已要求北約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土耳其遇襲事宜。土方認為,對土耳其的軍事攻擊等同于對北約的軍事攻擊,希望北約能夠啟動集體防御機制。
盡管土耳其那廂是戰鼓聲聲,但是俄羅斯表現得依然淡定。2月28日,普京與埃爾多安通了電話,達成了兩點重要共識。一是重申反恐是俄土兩軍在敘利亞的優先任務;二是進一步加強兩國軍事部門的協作和溝通,避免發生誤炸誤傷事件。
通完電話之后,普京隨即召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會議傳達出來的核心思想便是:土軍隊33名軍人遇襲身亡是“咎由自取”,這個鍋俄羅斯不背。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會后的新聞發布會上,重點強調了兩個“基本事實”:一、俄敘聯軍在對反政府武裝發動進攻行動時,采取了一切必要措施,以保障土耳其軍事觀察哨的安全。事實上,觀察哨內的土軍軍人,無一人受傷,其安全沒有受到任何威脅。二、33名陣亡軍人死于反政府武裝(恐怖分子)向敘政府軍發動進攻區域,換言之,死在于反政府武裝“營壘”當中。而這些反政府武裝構成繁雜,有外國雇傭軍,也有前蘇聯國家的公民。盡管俄羅斯多次詢問,但土耳其方面事先并沒有向俄方通報這一情況(即反政府軍武裝的陣地中有土軍軍人)。
分析人士指出,俄羅斯此番表態,彰顯其在敘利亞問題上,始終占據著道義至高點,其主導地位和支配地位不容其它地區大國撼動。在超強硬的俄羅斯面前,土耳其雖然這次吃了大虧,但恐怕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