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一個農民在炸山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魯王朱以海的墓,由此推翻了之前史書上對鄭成功謀殺魯王朱以海篡權自立的污蔑。
聽到這一消息的專家連夜帶人趕到這里,并且對這座被炸開的陵墓進行勘察。
經過勘探,專家從這塊墓地里面挖出來了一塊方形的石碑,還有一些永歷通寶、瓷器、方磚等陪葬品。
專家對這些東西進行了一番研究,斷定這些東西是明末清初的,墓主人是南明監(jiān)國魯王,也就是那位在清史里面被鄭成功沉海殺害的朱以海。
專家們在魯王墓里面找到一個玄武巖制成的碑志,上面主要記錄著魯王一生的經歷以及家屬和后代。
碑志上記載著魯王的逝世的時間是1662年,和鄭成功是同一年去世的;只是鄭成功是那年6月份去世的,而魯王卻是在11月份去世的。
也就是說,鄭成功還是魯王之前就去世了,那么鄭成功謀害魯王的說法不攻自破了!
并且碑志里面還記載了,魯王是因為哮喘發(fā)作,沒有搶救過來才去世的,和鄭成功半點關系都沒有!
事實勝于雄辯,而制造朱以海被鄭成功殺害謠言的罪魁禍首卻是滿清政權,為了加強對漢族的統(tǒng)治且切斷他們對前朝漢人政權的思念,遂編了一部極盡丑化抹黑明朝的史書《明史》,除了刪減抗擊后金的記錄之外,其他的都是對明王朝的抹黑丑化以及對清王朝的歌功頌德,而鄭成功殺害朱以海的記錄就是從這部《明史》中記載的,而后人并以此以訛傳訛,遂造就了民族英雄千年來所蒙上的千古冤案。
考古為這宗千古奇冤的昭雪畫上了句號,由此可知歷史書上所說的不一定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