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安古城(HoiAn) 是距離峴港大約三四十公里的一個越南小城,這里有著原汁原味的十七世紀古老的街道、古屋以及眾多的中國會館,它是越南最早的華埠,也是越南華僑最多的地方。歷史上它曾經是東南亞重要的貿易交流中心,不同的文化以及建筑風格在這里交融,雖然越南這個國家飽經戰火,但會安古城卻奇跡般地完整保存了下來。作為東南亞古老的歷史文化遺跡,它也因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走在會安古城的街道上,有點感覺像走在某個中國的江南古鎮,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熟悉:狹窄的街道,兩邊由古屋改造的工藝品店和咖啡館琳瑯滿目,無處不在的中文招牌不會令你覺得這里是異國他鄉。


高高懸掛的盤香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古城的中心有一座“彩虹橋”,它是由日本人建造于16世紀的一座廊橋,也是會安人氣最高的景點。

這是廊橋臨街的入口處

廊橋的橋屋

廊橋的兩頭一頭供奉著一尊猴子,另一頭供奉一只狗。


跟我們國內的古廊橋一樣,橋屋中央供奉著神明。

站在廊橋的中部望出去是越南風格的小橋流水人家

由于會安古城是華人登陸越南的第一站,也是華人的主要聚居地,因此這里有不少華人會館,構成了小城獨特的風景。

這是廣肇會館,里面有盤龍和五羊的雕塑。

這是中華會館,也是會安城內最早的華人會館。

兩邊廂房的綠色雕花廊柱非常有特色

下面是福建會館,它是會安規模最大的華人會館,有好幾重門,相當氣派。

這是福建會館的第二道牌樓

正殿里面供奉著媽祖


這里的會館都使用大盤香,從屋頂盤旋而下,進香人將自己的心愿寫在一張黃色小卡片上,懸掛在盤香中央。

在會安古鎮里,街道兩邊的房子都是上百年前的木制古屋。

游人可以走進去感受一下當年人們的生活狀況

如果要問在會安古鎮里什么東西最搶眼,那一定是各式各樣的燈籠了。

它們色澤鮮艷,造型各異,無處不在,給這個小鎮增添了靚麗的色彩。

這里的燈籠不是紙糊的,絕大部分面料都是綢布,即使不點燈也是很好的裝飾品,只可惜攜帶不方便無法購買。

除了燈籠,各式旅游工藝品琳瑯滿目。

手工制作的布娃娃

憨態可掬的根雕老頭

有著奧黛風格的各色連衣裙

奧黛是越南女人的傳統服裝,它有點類似我們的旗袍,但高叉至腰部,里面穿著長褲,可以很好地展現女性曼妙的曲線。奧黛有旗袍的優雅含蓄,同時又比旗袍多了一份清新脫俗與飄逸,尤其是純白的奧黛特別美。

這是會安古城內的集市,可以進去里面買一些水果。

市場里的熱帶水果五花八門,有荔枝、芒果、釋迦果等等。

會安古城內的建筑風格多樣,和諧相處。


幽深的過道



古老的建筑和無處不在的咖啡館、餐館以及各式各樣的畫廊,使會安古城有了“越南麗江”的美譽。



當然吸引我目光的還有這些當地的小攤販


他們肩挑行走于大街小巷之間,很受食客們歡迎。


這是我在逛街的時候意外發現的一家小畫廊,非常安靜,與街上的熱鬧相比,這里宛如另外一個世界。

斑駁的墻,古樸的紅磚地板

各種植物盆栽以及印象派風格的油畫,無一不令人喜愛。



逛了一個下午,夕陽西下時我們走到了河邊。

落日余暉下的會安正慢慢褪去白天的燥熱與喧囂,安靜了下來。

也許小鎮最動人的韻味從這一刻才開始散發,只可惜我是匆匆過客,無緣感受。

會安是越南旅游介紹中一定要推薦的旅游目的地,也是越南僅有的四個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很適合慢游,或者住下來幾日,好好感受一下古城的風范。

回家后的某一天,我收到了自己從越南寄回來的兩張明信片,這是其中的一張,穿奧黛的越南女孩們,很喜歡,拍下來一起貼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