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成長思維?
成長思維,就是進化思維,就是持續的、不斷的向前進的思維,核心就兩個字:進化。
成長思維,是一種人生觀,認為人活著,就應該且必須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心性,磨煉自己的靈活,完善自己的人格,為家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用古人的話說,成長思維就是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就是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就是精進。
用當代人的話說,成長思維就是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
從心性進化角度講,成長思維就是從情欲到仁愛的主觀能動,從獸性之本能到智性之自由的生命自覺。
從腦科學角度講,成長思維就是主動重塑神經通路,升級自身操作系統,將心智從低級腦(邊緣系統,尤其是扣帶與杏仁核)的無明狀態,提升至高級腦(大腦皮質,尤其是前額葉)的明覺狀態,讓智性主導生命。
從因果關系角度講,成長思維就是因果鏈思維,是主動的執果索因、鎖果找因、造因育果,是了然因果,認清規律,按規律辦事。
二、成長思維的本質是什么?
成長思維的本質,是安住因果,在規律中進化,以愛代欲,以誠代偽,以進代秀與逃,
事物的本質是規律,規律的本質是因果關系,安住因果,就是實事求是,遵循規律,按規律辦事。
進化的方向,是明覺代替無明,以愛代替欲,以誠代替偽,以進代替秀與逃,以創造代替占有,以釋奉代替索取,知行合一,惟精惟一。
三、成長思維的八個要領
1. 成長是心性的進化
成長,是向內探索,而非向外索求,是自身心性的進化,是心智、品質、技能的升級,而非世俗的進步。世俗意義上的進步,只是進化的副產品,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進化,一定能帶來世俗意義上的進步。
世俗意義上的進步,未必是進化,可能是退化,為欲所奴。
2. 成長是第一性的
唯有成長,才能生存。
渴望讓自己變得更好,是人的天性。
3. 成長是終身的
身體成長有極限,心性成長無極限,心智成長無上限。
到生命的某個節點,身體不再成長,反而開始退化,無可避免的走向衰老與死亡。
唯有心性,只要主動進化,一直可以蓬勃的成長,越活越光明,越活越智性。
4. 成長必然伴隨著錯敗痛
我們只能在行動中成長,在經歷中成長。
錯誤、失敗與痛苦,是成長的墊腳石,是進化的必經過程。
沒有錯誤、失敗與痛苦,就沒有成長。
5. 成長的節點是覺知
沒有覺知,就覺察不到自己的不足,就找不到改善的環節與方法,就無從成長。
在生命的任何階段,喪失了覺知,就喪失了成長的機會。
6. 成長的動力是誠意
成長的動力,來源于對信仰、志向的誠意,對愛的誠意,對更高生命境界的誠意,對幸福的誠意。
沒有覺知,就沒有誠意。有了覺知,未必能有誠意。
想要成長,未必就能成長,中間需要持續不斷的驅動力。
7. 成長的方法是刻意練習
活到老,學到老,學習就是練習。
刻意練習,是成長最牢靠的辦法。
8. 助人成長歡樂多
助人為樂,幫助他人進化,是積德行善,是大愛使然,是至樂之事。
古往今來的所有先賢,都愛干這事,因為樂趣多,因為很幸福。
四、成長思維的688體系
成長思維,包含6個元思維,8個思維模式,8個思維方法。
元思維,構成認知樹的根系,反映價值觀,包括習慣塑造人、吸引力法則、交易法則、覺默樂安、仁愛至上、長期主義。
思維模式,構成認知樹的主干,反映方法論,包括Being思維模式、因果思維模式、系統思維模式、積累思維模式、臣服思維模式、雙贏思維模式、強力思維模式、反省思維模式。
思維方法,構成認知樹的枝杈,反映專業力,包括發散思維法、邏輯思維法、現場思維法、量化思維法、條件思維法、象限思維法、批判思維法、獨立思維法。
五、六個元思維
1. 習慣塑造人
人是環境的產物,更是習慣的產物。
一部人類進化史,就是一部環境改造人塑造人的歷史,本質都是環境逼迫人養成了某些特定的習慣,這些特定的習慣在足夠長的時間內正向積累,到一定節點實現了質變,通過量變到質變的往復循環,不斷進化。
歸根結底,都是習慣塑造了人,習慣塑造了人的神經通路與神經網絡。區別只是,智者對環境充滿了警覺,會主動的順應客觀規律以培育、革新、自己的習慣群,主動替代壞習慣、舊習慣,主動升級自己的操作系統,愚者任由環境塑造自己而不自知,一直生活在原始習慣與初級版本中。
看人看習慣,看習性,看的是其通過具體事務表現出來的思維習慣、語言習慣與行為習慣,而這些習慣就是其大腦里的神經通路、神經網絡。
江山易改,本性難易,如果沒有足夠的覺知與長時間的誠意練習,一個人很難改變自己的習性。所謂三歲看老,就是這個道理。
一個人,其身上的思維、語言與行為習慣群,就是其大腦里的神經網絡,就是其認知與生活的世界。因為習慣不同,習性不同,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觀世界里,生活在自己所能夠認知的世界里,生活在自己的版本里。
2. 吸引力法則
吸引力法則,就是錨定法則、靶心法則、聚焦法則與誠意法則,就是Being--Doing--Having法則,是能量的流動呼應法則,是目標導向與念力、精力的合一法則。
吸引力法則的本質是銘志習慣,即立志、誠志、持志、踐志、責志、證志、優志,是以志向為焦點的知行合一。人生苦短,精力有限,必須聚焦,聚焦,再聚焦,聚焦就是銘志。
吸引力法則的要領是:到頻、感恩、視覺化,誠意、專注、竭力行。
3. 交易法則
交易替代劫掠與殺戮,是人類步入文明社會的關鍵。
人只有先創造價值,才能交換價值。人能夠供給,才能夠收獲。
要獲取,就必須通過交易的方式實現,就必須問自己能夠供給什么,不能釋出供給,就沒有交易資格。
交易的對象可以是大自然、是他人、是自己。
客觀規律,是交易監管員、公證員。
綜合人的一生來看,任何人所擁有的最寶貴的資源,是時間與精力。世間絕大多數人,都是拿這兩樣資源去交易,區別只是這兩樣寶貴資源的價值,因人而異。越稀缺者,價值越高。
交易法則的要領是:需求,供給,稀缺。
要想交易到高價值,得先讓自己所能提供的東西,足夠稀缺。
4. 覺默樂安
時刻保持覺知,全然的覺知,了然宇宙的空與默,了然欲念的虛空與幻無,安住本體,光明寧靜,喜悅平和,谷默敬謙,活在當下。
覺而默,默而樂,樂而安,反過來又樂于默,安于默,始終不離本心,始終不離本我,時刻安住本體。
任何境遇下,都生活得光明寧靜,喜悅平和,空澄澄,光亮亮,樂滋滋,活潑潑,不役于物,不役于欲,不役于人,不役于境。
5. 仁愛至上
仁愛至上,就是志向至上,信仰至上。
仁愛,是活著唯一的意義,是生命唯一的價值,是人生唯一的使命,是進化唯一的動力,是幸福唯一的門戶。
不管多么卑微的生命,只要有愛,就有光輝,就不會被暗惡吞噬。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通往幸福的路,只有一條,就是主動去愛。
6. 長期主義
一切靠積累,沒有積累,就沒有進化。
進化靠積累,積累靠習慣,習慣靠練習,練習靠誠意,唯長期主義者方能力行,方能把時間與精力當朋友,珍愛時間與精力,刻意練習,專注過程,點滴積累,循序漸進。
長期主義,就是把人生視為一個整體,以志向為引領,把時間當朋友,了然因果,洞悉規律,主動造因,點滴積累,不疾不徐,勿助勿忘,專注過程,安住當下,每天都處于完滿的生命狀態。
用曾國藩的話說,就是放眼長遠,依道而居,抱道而立,持道而行,安心做好每天事,專注做好眼前事,樂于耕耘,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積一點有積一點的殷實。
說白了,及時了然因果,看清規律,專注造因,扎實造因,不求結果,至于結果,自有客觀規律決定,不勞自己費心。
六、八個思維模式
1. Being思維
Being思維,就是“我正是”,是思維先到位、心智先到頻、生命狀態先到境,自然的Doing,做出與此位、頻、境想匹配的行為,最終自然的Having。
Being思維,是在思維模式上對吸引力法則的踐行,即是目標導向的執果索因,又是因果導向的造因育果
2. 因果思維
看清規律,了然因果。
遵循規律,造因育果。
平和承受,不昧因果。
人生就是一場因果,智者畏因,愚者畏果。
智者因為畏因,所以主動造因,擇良因而育,遵循規律,順應規律,依道而居,抱道而立,持道而行。
愚者因為畏果,所以只盯著結果,好的都想要,不好的都抗拒,所以貪,所以嗔,所以抱怨牢騷逃避。
習慣是最穩定持久的因,良習是良因,惡習是惡因。
主動培養好習慣,就是主動造良因,安住良因,正向積累,注定得良果。
一生壞習氣,即是住在惡因中,負向積累,注定得惡果。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是宇宙恒律。
3. 系統思維
系統,是多個因果鏈的交織與契合。
系統思維,就是全局思維,是總體思維,是充分厘清多個因果鏈的因果關系,了然全局,順應規律主動謀局布局,于系統外審視,于系統內發力。
所謂卓越,往往就是因為看到了、看清了更大的系統,并在其中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做出了符合系統運轉規律的行為。
4. 積累思維
一切靠積累,速成靠不住,頓悟靠不住,捷徑靠不住。
進化靠積累,積累靠習慣,習慣靠練習,練習靠誠意。
滴水穿石,積溪成河,專注過程,循序漸進,是世間最高智慧。
至誠如神,唯誠造物,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生命苦短,欲望叢生,誘惑無處不在,唯有長期主義者、極簡主義者,才能專注專一的積累有恒。
5. 臣服思維
臣服思維,就是對已經發生的事,予以坦然的接受。
成長必然伴隨著錯誤、失敗、痛苦,平和的接受,不抗拒,不排斥,深刻吸取經驗教訓后,快速放下,輕裝前進,不二過。
臣服,不是認輸,不是認命,而是坦然接受自己所不能改變的,在意識上不抗拒,在心理上不糾纏,不耗費寶貴的精力,把寶貴的精力,聚焦于改變自己所能改變的。
臣服,是一種極高的智慧,是看清因果后的達觀與釋然。人都有局限,錯誤與過失不可避免,挫折與痛苦不可避免,疾病與衰老不可避免,坦然的臣服就是了。
人所臣服的,本就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坦然接納就是了。
6. 雙贏思維
愛他,就是愛自己。
利他,才能利自己。
始終讓自己的心安住在智性的仁愛中,思利他,先利他。
絕不可墮入獸性的暗惡本能,處處利己,即是處處害己。
人類社會的發展,分工越來越精細,協作越來越密切,聯合越來越緊湊,組織越來越系統,共生共存共贏共發展是必然趨勢。你服務我,我服務他,他服務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方向,是生產關系發展的必然趨勢。
唯有老老實實愛他利他,唯有本本分分愛他利他,自己才能生存。
愛的越深,利得越多,自己就活得越好,越有價值,越有歸屬,就越幸福。
7. 強力思維
強力思維,就是只允許自己這樣想,絕不容許自己那樣想。
對于影響自己這樣想的雜念,統統予以擊斃。
8. 反省思維
按照三環節反省法,每天反省。
三環節反省法:果(既定目標?---事實結果?)--因(計劃系統因?--執行系統因?)--果(重核果/目標--重合因/計劃因)
反省思維,是典型的句號思維,每天反省了,才算是畫上句號了,才能開啟新段落、新章節。
人生是一篇大文章,沒有句號,一逗到底,何其糊涂。
七、八個思維方法
1. 發散思維
運用九宮格思維,大膽假設
2. 邏輯思維
運用金字塔思維,細致求證。
3. 現場思維
到現場去查看,去思考。
4. 量化思維
數字勾稽,精準量化,消除模糊大概差不多
5. 條件思維
充要條件,充分條件,必要條件,關聯條件,無條件。
恒變量,自變量,因變量,質變量,明了概率與趨勢。
6. 象限思維
依據重要條件,劃分四象限,歸類區分思考對象。
7. 批判思維
警惕集體無意識,不輕信,思考他人的思考。
8. 獨立思維
以事實為依據,獨立推演,獨立求證。
八、刻意練習,養成習慣
思維即是認知的手段,又是認知的過程,更是認知的結果。
一個人的思維,無法不定勢,無法不成型,無法不成習慣,唯有時時警惕,處處留意,經常更新升級,才能確保自己的認知體系不斷進化。
任何人,都有思維習慣,區別只是好與壞。
成長思維,是引導人進化的思維,是引導人改變自新精進自強的思維,是一整套系統化的思維。
要想將這套思維體系,切入自己的操作系統,只有刻意練習一條途徑。
日日練,月月練,年年練,練成自己的本能反應,練成自己的心理表征,練成自己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