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鐘山位于九江市湖口縣鄱陽湖出口處,海拔61.8米,相對高度約40米左右,面積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擊出如鐘鳴之聲而得名。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他所書的《水經注》中說:“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博,聲如洪鐘”,此為石鐘山取名的原因;唐代江州刺史李渤“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聲清越,桴之響騰,余韻徐歇”;然尤以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曾夜泊山下,尋聲探源,并撰寫聞名天下的《石鐘山記》而名揚天下。 石鐘山從唐代起就有建筑,經歷代興廢,現仍存懷蘇亭、半山亭、紺園、船廳、江天一覽亭、鐘石、極慈禪林、聽濤眺雨軒、蕓芍齋、石鐘洞、同根樹等景點,但多為清代重建。 --摘自網絡 站在石鐘山上憑欄眺望,水面分成兩道,一道呈青色,一道呈黃色,青色是長江上游的來水,黃色是鄱陽湖來水,兩水合而為一,奔流東去。 石鐘山公園是典型的江南風格,景色異常秀麗,對我這個沒過過幾次江的北方人來說除了感嘆就是不停的按動快門,一路循著導游的聲音前行,至于那些景點有何典故叫啥名字,呵呵,實在對不起,回來整理照片查閱網上資料時,有的還是對不上號。
P1、蘇軾塑像 ,2001年10月立
P2、入石鐘山大門,拾階而上,右側有個亭子,名曰“石鐘亭”,里面有一塊頑石,這就是當年李渤所謂的擊石傳聲的石頭了, 石上刻有“石鐘”二字。
P3、
P4、“名豪碑廊”,時間關系只能遠遠觀望
P5、
P6、到底是半山亭還是江天一覽亭呢?
P7、山上臨江而建的石階小路
P8、鄱陽湖大橋,位于江西省湖口縣的鄱陽湖面上。1997年11月開工,2000年11月與九景高速公路同時竣工,其科技含量、規模、跨度等方面為江西之最。
P9、長江與鄱陽湖的匯合之處,青色(遠方)為長江,眼前的黃色為鄱陽湖
P10、忠烈祠,又名太平遺壘、昭忠祠,左為報慈禪林,右為浣香別墅。
P11、浣香別墅:前后兩幢,前幢名聽濤眺雨軒,后幢名蕓芍齋。中院兩廊墻壁鑲嵌有唐代魏征、宋代蘇軾、黃庭堅、清代鄭板橋、彭玉麟、賀壽慈等名人碑刻。
P12、美女隊長在碑刻前陶醉
P13、“采江水煮新茗”的碑文透過玻璃,而“采茶女”俏麗的身影與“新茗”從前面反射到玻璃上,一幅生動又充滿意趣的畫面
P14、
P15、
P16、乘坐游輪欣賞石鐘山風光
P17、在船上充當了一把護旗手的余校夫婦
P18、石鐘山湖口碼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