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1910一1996)中國二十世紀最優秀的劇作家之一,原名萬家寶。祖籍湖北潛江,生于天津一個封建官僚家庭。從小愛好文學和戲劇,讀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1922年入天津南開中學,所以天津有曹禺先生的大量資料。
曹禺故居紀念館坐落在意式風情區一個靜謐幽雅的院落里,兩幢暗黃色意式小洋樓,前后兩樓均為磚木結構,上下兩層帶陽臺,青少年時代的曹禺居住于此,這里也是他藝術生涯的起點,著名話劇《雷雨》就是在民主道25號完成的。
故居一幢為曹禺故居博物館,一幢為新建的“曹禺戲劇生涯紀念展”,這里不僅展出了大量介紹曹禺生平事跡的圖片、書信、手稿、出版物和實物,還辟有多間小劇場、音像館和報告廳,功能多樣,動靜結合,是全面解讀曹禺藝術思想形成過程的絕佳平臺。
曹禺原名萬家寶,父親萬德尊是個武官,曾做過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的秘書。曹禺自幼在這種封建官僚家庭中耳濡目染,從那些達官貴人、三教九流中嗅出當時社會的霉爛氣息,形成了他后來創作中的叛逆心理。家道中落后,父母便終日沉溺在鴉片中,使整幢公館死氣沉沉,凄涼陰森。后來,曹禺把這種對家庭的感受寫進《雷雨》中,劇中小客廳“鬧鬼”的情節和氛圍,便出自少年曹禺的這種厭家情緒。
北京人藝演出過他的《日出》、《雷雨》、《原野》、《北京人》,曹禺先生作品還有《全民總動員》(合寫)、《正在想》、《蛻變》、《鍍金》等劇本,創作有淳厚清新、深沉動人的優秀劇作《北京人》,并將巴金的小說《家》改編成劇本,還譯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他創作了話劇《明朗的天》(獲全國第一屆話劇觀摩演出劇本1等獎)、歷史劇《膽劍篇》(執筆)、《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禺選集》、《曹禺論創作》、《曹禺戲劇集》等。他的一些劇作已被譯成日、俄、英等國文字出版。
曹禺先生的作品走向世界,他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