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IPO密集
2022年至今,115家首發上市的港股企業中,首次公開發行股份比例超過20%的僅有36家,49家港股上市公司首發數量占總股份比例低于10%,其中27家公司不足5%,兩者分別占比42.61%和23.48%。港股首次公開發行股份比例最低的三家公司分別為粉筆(0.89%)、艾美疫苗(0.91%)和洪九果品(1.01%)。
2023年1月9日,“互聯網職教第一股”港股粉筆上市,上市時發行的新股數量為2000萬股,占總股本比例僅為0.89%。而粉筆IPO的募資額為1.98億港元,剔除高達7810萬港元的發行費用,其募資凈額僅為1.2億港元。
在港股上市前,粉筆科技完成首輪融資,2021年2月粉筆科技完成3.9億美元的A輪融資。這是粉筆科技自成立以來首次公開融資,由IDG資本和摯信資本領投,CPE、德弘資本(DCP)、昆裕潤源、華興新經濟基金、弘毅投資、泓睿投資等跟投。公開資料顯示,本輪融資后,粉筆教育的投后估值達19.5億美元。募資額僅為上輪融資3.9%。
數據顯示,粉筆科技連續3年虧損。2020年至2022年,公司累計虧損達46.2億元人民幣。2022年,粉筆科技營收28.1億人民幣,同比下滑18.03%。
數據來源:wind、大象研究院
專業人士表示,港交所上市規則及相關指引并未規定強制性的最低發行比例或最小募資規模,其主要設定了公眾人士所持股比的門檻,關注點更側重于“保證流通”。因此,出現港股發行比例不足5%的情形也符合港股上市規則。
至于“袖珍"IPO現象是否會在A股出現,專業人士均認為,可能性極小。
據統計,2022年至今,A股新增上市企業共625家,首次公開發行股份比例超過20%的有388家,僅有23家上市公司首發數量占總股份比例低于10%,其中4家公司不足5%。
“這個現象在A股不會出現,主要是因為兩個市場在流動性上差距較大。”專業人士表示,“目前A股IPO市場漸趨理性,偶爾也會出現打新虧損,但總體打新賺錢效應相對港股而言還是存在優勢。在此背景下,IPO市場還是不會出現類似那樣的'袖珍'IPO。"
不同于港股,上交所、深交所的上市規則規定,公開發行的股份應達到發行人股份總數的25%以上,若發行后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該比例為10%以上。在目前的監管環境及上市規則下,A股設定的發行比例門檻基本排除了“小比例發行”的情形。
一二級市場出現倒掛
“袖珍”IPO從整體實際情況來看,對上市新股的股價起的穩定支撐作用有限。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港股49只首發比例低于10%的個股上市首日平均跌幅為1.21%。其中,當日股價上漲的有22只,而跌幅超過10%的有8只。若延長觀察的時間,這49只港股自上市以來,截至7月18日,平均股價下跌105.38%,平均跌幅隨著時間的延長而擴大。
2022年6月24日,“同城貨運第一股”的快狗打車(02246.HK),成功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快狗打車發行價為21.50港元/股,上市時市值約為133億港元。但截至2023年7月18日收盤,其股價僅為1.19港元,市值蒸發超過八成,是近12個月以來估值倒掛最嚴重的公司。
總結
專業人士表示,一些不符合A股上市條件的企業可能會符合港股的條件,港股上市的覆蓋面相對更加寬泛。隨著未盈利的科技公司陸續登陸港股,短期內港股市場上無法避免出現更多這類“丐版”IPO企業。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由于公司的大部分股票還是落在大股東或者機構投資者手里,他們不會在市場上過度地進行炒賣,這對于穩定股價和公司市值有一定幫助。
部分港股不以大額融資為目的的上市行為,多是為了避免出現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的情況。在美聯儲加息等因素影響下,港股新股申購熱情整體不高,縮量發行為創投機構退出創造條件。但是,隨著市場化機構的充分博弈,一級市場的“虛火”或將被二級市場“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