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美是對自己的要求,接受缺憾是對世界的寬容
缺憾是一種常態,接受缺憾,是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在我們的身邊,有不少人是完美主義者,事事都追求最好,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到“完美”這個詞,但我一直強調的是“趨于完美”。因為在我的心中,其實完美是不存在的,人只能是努力做到更好,而無法達到完美。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不可能完美,必然會有一定的缺憾。而對于我們而言,就是努力讓缺憾變小,去面對缺憾,并接受缺憾。人無完人,缺憾是一種世間的常態,也是人生的常態,接受這種缺憾,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追求完美是對自己的要求,接受缺憾是對世界的寬容。
接受不完美,不僅是對自己,對別人也一樣,自己都不可能完美,何必苛求別人是完美的呢?每個人都有優點,也都有缺點,但是很多人在對待別人的時候,總是看著別人的不足,在缺點上過度苛責,而不在乎別人的優點,甚至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很多人都是在不斷的努力著,將自己的優勢發揮的時候,弱化自己的缺點影響。在一段時間,人們經常會說到一個木桶效應,說人的成功取決于自己的短板,就如同一個木桶,最短的那一塊,就是自己能裝的最多的,所以強調一定要補足自己的短板,于是木桶短板效應就是很多人成功學者的必說理論。
但是有一天,有人用實驗方式證明的木桶效應中的長板效應,認為只要將木桶傾斜,裝多少在于自己長板有多長,于是成功學又多了另一種理論,不必要在意缺陷,而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木桶效應,也間接地證明了成功學的不成功。其實短板是一種缺憾,長板也是一種缺憾,因為人本來就不是木桶,人生也不需要將什么都包容。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取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都是在做著刪繁就簡,都在讓自己心中最有價值的更加趨于完美,而將那些心中不重要的事逐漸弱化,得過且過。
所以,接受不完美,坦然面對缺憾,這是一種成熟的心態,人生有成功就必然又失敗,就如同聚散離合、陰晴圓缺一樣,存在都是相應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是無奈也是現實,淡然面的人生和別人以及世間的各種不完美,不強求不執著。靜心簡語2020.2.18.15:44于勉縣(原創作品,嚴禁侵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