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一詞來自于道學,是古人修行證道時所見場景的描述和體悟。
古代和現代的大師級的學者都有較高的人生境界,通俗地說:你能看常人看不到的場景,你能理解常人理解不了的事物,你能跳出事外冷靜、理智、客觀地分析、解決問題,而不做自身利益上的考量,那么,你就達到了相當高度的人生境界了。
李白之所以被人們稱之為“詩仙”,是因為他的詩歌優美、靈動又富涵人性、哲理,甚至蘊含著現代的一些科學發現,這足以說明他的人生境界是很高的。
華陀被奉為“醫仙”,也是因為他通過修行證道、而后悟道,懂得了常人不能理解的人體生命科學現象,在疾病的診斷和醫治方面有超出平常醫者的洞察力、救治技能和治療效果。
中醫之所以難學,也是因為從醫者需要通過較長時間的修行、研悟才能真正進入它的門檻,人們都說中醫是哲學的醫學,如果要成為一個出色的中醫,首先你得先通過修行證道、體悟研究,先成為一個哲學家。由此可見真正的中醫是需要相當高的人生境界的。
二、“境界”的科學
講哲學概念,一般的人難以理解,筆者修行證道、悟道幾十年,將“境界”的科學內涵整理出來,以供讀者參考。
“境界”一詞,如果將它轉換成現代科學術語,意思就是:對一個時空事物及時空界限(不同時空間的結界)的認知。
凡是知識分子都懂宇宙的傳統概念:四方上下為宇,古往今來為宙,一般人都將宇宙理解為三維物質世界的一切。隨著人類科學的進步和發展,宇宙概念也獲得了大大地的擴充和完善,當代的對宇宙的定義是:所有時間和空間的總和。
物質有拓撲結構,時空同樣有拓撲結構,過去作為民間的一種傳統宗教認識,說有什么陰間、陽間,認為這是迷信的認識;其實在概念的轉換上要進行科學的匹配,在內涵上進行定性定量研究,它就成為了科學。
我們現代科學認為:我們的宇宙有顯物質世界(時空)、有隱物質世界(時空),還有交叉過渡的時空。
為什么精通中醫的大家能治療西醫治療不了的疑難雜癥和一些大病,是因為西醫只研究顯物質世界,而中醫大家能通過內證法研究體系將隱物質時界的時空、隱物質特性研究懂、研究透。
所以“境界”一詞是講人對宇宙的了解程度、知識的淵博度、精神追求和道德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