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月初一是成都東山客家人城隍出駕的日子。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為《周宮》八神之一。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廟。有史記載最早的城隍廟見于三國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建的蕪湖城隍廟。宋代以后,城隍開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為城隍神,如蘇州祀戰國時春申君黃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文天祥、楊椒山,杭州祀周新,會稽祀龐王,南寧、桂林祀蘇緘等。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廟里,所以他對土地廟以及土地的“上司”城隍極為崇敬。
城隍為兼管陰陽的神。在陽間司懲兇罰惡導正社會風氣之職。在陰間則專司人間善惡之記錄、通報、審判、移送之職。有點類似人間之警察、檢查官及法官的綜合體。遇有善事則通報天庭;遇有惡事則通報地府。閻王之生死簿即據此登載人的一生善惡。
城隍廟里掛有“綱紀嚴明”、“浩然正氣”、“護國庇民”、“我處無私”、“節義文章”、“發揚正氣”等匾額,還有“作事奸邪任爾焚香無益,居心正直見吾不拜何妨”、“善惡到頭終有報,是非結底自分明”、“善行到此心無愧,惡過吾門膽自寒”等楹聯。這些匾額與楹聯的核心是歌頌城隍爺的功和德,勸人行善不作惡。
左圖:粵東客家地區城隍廟城隍爺塑像
“城隍出駕”是一種大型的城隍神祭祀活動,它在成都及其周邊地區客家聚居地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不同的地區,它又有著各自不同的出駕日期,比如洛帶鎮為每年農歷三月初一,西河場為三月初五,石板灘則在二月底。城隍出駕的起因,主要是為了祭祀城隍這位陰間的地方官吏??墒请S著時間的推移,其中“趕會”(即廟會)的成分卻日趨濃厚,甚至超過了祭祀本身。這種變化,充分反映出漢民族尤其是客家傳統祭祀中“以神娛民”的共同特點。
上圖:臺灣新竹城隍廟
成都客家人的城隍廟,因為多以場鎮為單位修建,所以規模就遠不及聞名全國的揚州城隍廟、北京城隍廟、上海城隍廟。洛帶城隍廟內中塑像一般僅有城隍、陰陽五倡(黑白無常)、雞腳神、吳二爺等。西河場的城隍廟卻獨具人情,城隍身旁又添了一位城隍娘娘??图胰粘7灿卸弥浒l誓、枉受冤屈,或者久病不愈,都習慣到城隍像前燒香通稟。
出駕之日,先要遣人將出巡沿線大小街道打掃干凈。以凈迎神,乃是祭祀結果靈驗與否的先決條件。至于出駕的目的,客家一般認為是巡視轄境,是一種地地道道的視察,也有人認為是城隍此日為鬼魂送寒衣。從出駕的具體過程及內容來看,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也更具有實際意義,也就是說,人們希望通過這種儀式,達到除災疫、保平安的主觀愿望。
先由地方族長在廟內主持祭典,犧牲以整頭的豬為敬,香蠟無數。祭文多千篇一律,如:“消水炎刀兵之壓,彌蟲蝗疾疫之災;屏斥妖氛,肅清境土,國泰民安,絕寇攘奸宄之余,協安靖和平之扯,上廣好生之德,以彰替化之功”等等,表達出人們對于平安和康寧的一種普遍追求。
祭儀已畢,則將城隍塑像穿上新制的紅袍和官帽,或者用人裝扮,抬坐于八抬大轎之內。犧牲和燃著的大蠟也以門板抬起,相:隨城隍出駕。這日,客家各場鎮、幫派均具儀前往,請戲班,搭戲臺,人涌如蟻,熱鬧非凡。眾香客中孔武有力的男子,扮雞腳神、陰陽五倡、吳二爺四神,跳躍搖擺于城隍轎乏前后左右。雞腳神是:客家心目中彌留之際的勾魂使者,因此全身金甲,帽如雞冠,鞋如雞抓;手持鐵鏈,不時扇翅唬人。陰陌五倡一個白臉,二個黑臉,兩人均以鴉片膏涂唇作灰黑色,手擎三叉利刃,怒目凸睛。吳二爺衣白袍;彬彬儒雅,打一把黃色的油紙傘。有關吳二爺的身世,我曾遍訪族中鄉老,皆不得其詳,約摸是陰間的一種文官吧。
2007年中元節臺灣新竹縣“竹塹城隍祭”各地城隍爺遶境巡遊活動情景
城隍轎前又有十數位戴紙枷的婦女,披發裸足,踉蹌前行。更有男子,赤上身搬演地獄諸慘刑,這些人都是由各場鎮舉薦而來,多有武功?;蛉记逵蜔?,將鐵鉤穿臂過脅,掛懸而行;或以小刀穿雙乳、雙耳,以筷子貫舌、貫腮……形狀種種,可驚可怖。沿余居民,指說評議,人山人海,尾隨而行。
殺生的職業,如屠夫和作惡多端的人,需前一日往城隍廟中燒香禱告,以此求得神靈對過去所犯罪孽的原有;否則,出駕之日該人不跌壞腳腿,就得家中起火。城隍在當時客家心目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它甚至比家神、灶神、壇神這些日常神靈有更高的威信,因為它把握著人的生殺大權,是真正具有實權的神。
出駕歸來,還要舉行隆重的安神儀式。由族中長老殺雞獻祭,一是對城隍過去一年的功跡表示感激;二是祈求城隍保佑來年闔境平安,人丁興旺,繼續獎善罰惡。整個儀式到此基本結束。接下來是連唱三天大戲,慶賀豐收;以神娛民。其中一出:“釘五叉”戲,是拿鋒利的鐵叉投向人的腋。腿、肩諸空處;也有以刀代叉者,一人口含窩筍,另一人飛五把鋼刀去削,一直削到嘴皮為止。談起這戲,如今的客族老輩皆津津樂道。
洛帶客家城隍出駕實際上是人們對于陰間事物的一種模擬行為,其民俗形式與西方國家各民族之萬圣節非常接近。因為中國較原始的認識邏輯認為: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可以彼此影響,所以人們根據這種邏輯制造出了種種神靈的偶像,對偶像的祭祀和供奉即是對神靈本人的崇拜。城隍出駕也正是基于這種邏輯方才逐漸產生、興盛并消亡的。
四川綿陽市三臺縣嘀江古鎮城隍廟會(農歷五月廿八)